[發明專利]一種制備形態可控的單分散性碳微球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64897.3 | 申請日: | 2009-05-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55008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14 |
| 發明(設計)人: | 許群;陳加福;李巖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1B31/02 | 分類號: | C01B31/02 |
| 代理公司: | 鄭州聯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劉建芳 |
| 地址: | 450052***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備 形態 可控 分散性 碳微球 方法 | ||
1.一種制備形態可控的單分散性碳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以苯乙烯為單體、水為介質與水溶性引發劑、交聯劑一起進行無皂乳液聚合,合成出單分散性交聯聚苯乙烯微球;然后將此交聯聚苯乙烯微球在甲烷氯化物有機溶劑/金屬氯化物催化劑體系中進行傅-克烷基化反應,反應結束后除去有機溶劑、催化劑,干燥,得到后交聯聚苯乙烯微球;最后將后交聯聚苯乙烯微球隔絕氧氣炭化,即得到碳微球,其中,所述水溶性引發劑為過硫酸鹽類引發劑,交聯劑為二乙烯基苯或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形態可控的單分散性碳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質量比計,無皂乳液聚合的各原料用量為苯乙烯∶水∶過硫酸鹽類引發劑∶交聯劑=1∶25~75∶0.03~0.09∶0.2~0.7,傅-克烷基化反應的各原料用量為交聯聚苯乙烯微球∶甲烷氯化物∶金屬氯化物=1∶50~200∶3~7。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形態可控的單分散性碳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過硫酸鹽類引發劑為過硫酸鉀或過硫酸銨,甲烷氯化物為四氯化碳、氯仿或二氯甲烷,金屬氯化物為無水氯化鋁、無水氯化鐵、無水四氯化錫之其中一種或其組合。
4.如權利要求1~3之任意一項所述的制備形態可控的單分散性碳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以苯乙烯為單體、水為介質與水溶性引發劑在惰性氣氛下于40~85℃進行無皂乳液聚合反應3~7h,之后再加入交聯劑繼續反應,整個無皂乳液聚合反應的時間為22~30h。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備形態可控的單分散性碳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交聯劑的加入方式為一次性完全加入或分批次注射加入,且每分鐘注射10~20μL。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備形態可控的單分散性碳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傅-克烷基化反應溫度為40~60℃,時間為2~24h;炭化溫度為600~800℃,時間為2~4h。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形態可控的單分散性碳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無皂乳液聚合具體按以下過程進行:先在室溫下將苯乙烯與部分水攪拌混合,此部分水的用量是水總質量的0.8~0.95倍,同時通入惰性氣體排除空氣,之后升溫至反應溫度40~85℃,加入引發劑和余量的水,該時刻記為反應的起始時間,反應3~7h后加入交聯劑繼續反應,整個無皂乳液聚合反應的時間為22~30h。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制備形態可控的單分散性碳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傅-克烷基化反應具體按以下過程進行:先在室溫下攪拌混合甲烷氯化物有機溶劑和金屬氯化物催化劑,10~40min后加入無皂乳液聚合所得的交聯聚苯乙烯微球,10~40min后,控溫在40~60℃進行反應,該時刻記為反應的起始時間,反應2~24h后結束。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備形態可控的單分散性碳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傅-克烷基化反應結束后,依次用丙酮、質量濃度5~40%的稀鹽酸洗滌產品,所得固體物用丙酮分散、干燥,得后交聯聚苯乙烯微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大學,未經鄭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64897.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煤礦大傾角上山巷道掘進時的防飛矸方法
- 下一篇:紡織機及無接觸測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