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原油電脫鹽脫水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64169.2 | 申請日: | 2009-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75832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08 |
| 發明(設計)人: | 崔新安;汪實彬;劉家國;袁海欣;劉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G32/02 | 分類號: | C10G32/02 |
| 代理公司: | 鄭州中民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中民 |
| 地址: | 100728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原油 脫鹽 脫水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電法或者磁法精制烴油,特別涉及用超聲波和脈沖脫除烴油 中鹽和水的方法。
背景技術
原油在油田的開采過程中,由于采油需要注入了大量的水和乳化劑,使 得開采出原油含有部分水,油水乳化程度嚴重,而且根據油田開發年限和強 化開采方式不同,原油含水的變化范圍也比較大。由于原油中油水乳化液的 存在,對油田來說增加了儲運負擔,同時由于水及其它雜質的存在,使原油 存儲罐和輸油管線的腐蝕速率增加,降低了它們的壽命。
在煉油廠的石油加工過程中,入廠的原油經過油田脫水處理,其中的水 含量一般小于0.5%,水中所含的無機鹽類等雜質若不脫除將使原油加工裝置 產生腐蝕和結垢;特別對原油的二次加工過程影響很大,使催化劑中毒,腐 蝕生產裝置,影響裝置的長周期平穩運行。
因此無論在油田還是煉廠,原油的脫鹽脫水是必不可少的原油預處理工 藝,隨著二次加工過程的發展,還有向深度脫鹽脫水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受 到普遍的重視。
原油電脫鹽是在原油中注入適當的水和破乳劑,經過混合使油水充分接 觸,原油中能溶于水的雜質進入水中,經過電脫鹽裝置,在一定電場、一定 溫度下的作用下,破壞乳狀液,實現油水分離沉降的過程。從而達到脫鹽脫 水的目的。
超聲波具有機械振動、空化及熱作用。超聲波振動在液體中傳播的音波 壓強達到一個大氣壓時,其功率密度為0.35w/cm2,這時超聲波的音波壓強 峰值就可達到真空或負壓,但實際上無負壓存在,因此在液體中產生一個很 大的壓力,將液體分子拉裂成空洞一空化核。此空洞非常接近真空,它在超 聲波壓強反向達到最大時破裂,由于破裂而產生的強烈沖擊將物體表面的污 物撞擊下來。這種由無數細小的空化氣泡破裂而產生的沖擊波現象稱為“空 化”現象。超聲波混合技術主要利用超聲波“空化”現象產生震蕩,使其對 所作用的容器中的混合液體均勻分布,充分接觸。
利用超聲波的“空化”現象進行混合應用于很多領域,如專利 97237327.6介紹了利用超聲波和高頻磁場混合燃油、水、添加劑合成燃料油。
當超聲波作用于原油乳化液時,使原油乳化液振動,在振動過程中由于乳 化液中的物質的密度、顆粒大小不同,使各自具有不同的相對振動速度,乳 化液中形成油-水界面膜的雜質如石蠟、膠質、瀝青質在振動中與水滴產生相 對運動,雜質與水滴進一步混合,使其中易溶于水的物質與水充分接觸,提 高了脫鹽率。
脈沖電脫鹽技術是近年來發展的新型電脫鹽技術,脈沖電壓、脈沖占空 比、脈沖頻率連續可調,在極板間形成脈沖電場,場電壓波形為雙向或單向 脈沖方波,根據介質高壓電擊穿理論,介質的擊穿電壓和作用時間有關,作 用時間越短,擊穿電壓越高,因此,脈沖變壓器可在原油水含量較高時維持 變壓器給定電壓,保持罐內電場強度,從而達到高速高效破乳,快速脫鹽脫 水的目的。
對于把脈沖電場應用于原油電脫鹽的技術,CN101037612A提出利用脈沖 電壓電脫鹽技術脫除原油含水含鹽技術,該專利提出利用脈沖電場強度為 1500V/cm-4000V/cm的強電場處理0.9g/cm3以下的原油效果很好,但其達不 到現在很多煉油廠處理很多劣質高密度原油的要求,而且電場強度太高,容 易產生乳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原油電脫鹽脫水方法,其目的在于針對現有的原油電脫 鹽脫水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種利用超聲-脈沖組合進行電脫鹽脫水工藝方 法,在滿足脫鹽脫水的條件下,減少破乳劑的使用量和用電。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高一種原油電脫鹽脫水方法,具體技術方案 為:
1)將原油加熱到115℃~155℃,最好115℃~140℃,注入占原油總 重量3重量%~8重量%的水,最好5重量%~8重量%,加入占原油總重量0~ 25μg/g破乳劑,最好0~10μg/g,混合后到2);
2)進入超聲波頻率為20kHz~40kHz,最好20kHz~25kHz,聲強為 0.5w/cm2~0.75w/cm2,最好為0.5w/cm~0.70w/cm混合1~5分鐘到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6416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