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易拆卸橋梁空心梁的鋼制內膜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64042.0 | 申請日: | 2009-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76388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08 |
| 發明(設計)人: | 吳榮鋒;王紅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十五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15/00 | 分類號: | E04G15/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中民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中民 |
| 地址: | 471013***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拆卸 橋梁 空心 鋼制 內膜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橋梁建筑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易拆卸橋梁空心梁的鋼制內膜。
背景技術
目前的橋梁建筑中所使用的空心梁內膜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橡膠氣囊,當 空心梁澆注完成后,將氣囊中的空氣排出,然后將氣囊取出;使用中發現橡膠 氣囊在澆注空心梁過程中存在符膜的不足,降低了梁體的質量,存在極大的隱 患;另一種是鋼制內膜,其在使用中空心梁澆注完成后,鋼制內膜的取出非常 困難;給施工造成一定的難度。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易拆卸橋梁空心梁的鋼制 內膜,該易拆卸橋梁空心梁的鋼制內膜通過各個角部的圓弧設計,并利用上膜 板兩側設置活動合頁式閉合機構可輕松的取出內膜,本設計可以提高內膜的使 用率,有效地加快施工進度;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易于實施等優點。
為實現上述發明的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易拆卸橋梁空心梁的鋼制內膜,包括用于各個角部易脫模部位的弧形 設置,用于內膜閉合的轉軸機構,用于內膜支撐定位的支桿結構;所述的用于 各個角部易脫模部位的弧形設置,包括兩側上模板與兩側下模板之間的弧形連 接位、下端帶弧形頭模板與兩側下模板之間的弧形連接位,所述的弧形連接位 設置為向外弧形凸起,所述向外弧形凸起為兩側上模板與兩側下模板的外側端 部的弧形連接位,其中弧形連接位的外弧形凸起占整個弧形連接位的圓周周長 的30%~55%之間;所述的用于內膜閉合的轉軸包括上模板、兩側模板和轉軸, 所述的上模板與兩側的兩側上模板連接位分別設有轉軸;所述的用于內膜支撐 定位的支桿結構包括定位拉桿、伸縮桿及調節機構A,定位拉桿的上端的端部 定位頭連接上模板下部面的拉桿座,伸縮桿的下端的端部定位頭連接下端帶弧 形頭模板的拉桿座,在定位拉桿與伸縮桿的插合部位設有調節機構A,所述的 水平支桿兩端分別設有調節機構B,兩調節機構B的外端由卡具分別卡接伸縮 桿。
所述的易拆卸橋梁空心梁的鋼制內膜,所述的上模板一側的兩側上模板、 兩側下模板、弧形連接位、下端帶弧形頭模板及弧形頭可以設置為一體。
所述的易拆卸橋梁空心梁的鋼制內膜,在上模板的中部設有上模板天窗。
所述的易拆卸橋梁空心梁的鋼制內膜,所述的上模板天窗設置為兩個半個 方形或一個方形或圓形或橢圓形。
所述的易拆卸橋梁空心梁的鋼制內膜,所述的上模板天窗至少設置為半個 方形或圓形或橢圓形。
所述的易拆卸橋梁空心梁的鋼制內膜,所述的下端帶弧形頭模板的下端設 有弧形頭。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如下優越性;
所述的易拆卸橋梁空心梁的鋼制內膜,本設計考慮到了支撐強度的需求在 內膜內部安裝了多個支撐體,可以滿足施工需求;并通過在兩側上模板與兩側 下模板之間設置的弧形連接位、下端帶弧形頭模板與兩側模板之間設置的弧形 連接位使兩側的各個模板在定位拉桿的調節機構A回收過程中實現無阻力脫離 橋梁的混凝土;本發明各個角部的圓弧設計克服了直角掛混凝土的缺陷;在上 膜板兩側設置的活動合頁式閉合機構可輕松的取出內膜;通過上述設計本發明 可以提高內膜的使用率,有效地加快施工進度;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易于 實施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向試圖。
圖3是本發明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在圖中:1、弧形連接位;2、轉軸;3、上模板;4、弧形頭;5、定位拉桿; 6、調節機構A;7、兩側上模板;8、兩側下模板;9、水平支桿;10、卡具; 11、伸縮桿;12、下端帶弧形頭模板;13、端部定位頭;14、調節機構B;15、 上模板天窗;16、底膜;17、混凝土;18、鋼筋骨架。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下面的實施例,可以更詳細地解釋本發明;但是應當指出的是本發明 并不局限于下述實施例。
結合附圖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橋梁空心梁的鋼制內膜卸模具時有效的減少作 業時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十五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十五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6404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