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電磁感應慣性動力引擎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910062090.6 | 申請日: | 2009-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909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24 |
| 發(fā)明(設計)人: | 黃德固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德固 |
| 主分類號: | B60K8/00 | 分類號: | B60K8/00;B60K17/26;B60K17/06;B60K17/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0064 湖北省武漢市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磁感應 慣性 動力 引擎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車輛引擎類,具體地屬于一種以慣性飛輪動能為直接驅動力的電磁感應慣性動力引擎。
【背景技術】
現(xiàn)階段車輛引擎,通常以燃料驅動為主體,由于污染及燃料危機的臨近,人們渴求引進新的動力;電動車輛以電動機為引擎,不產生污染問題,是很好的替代燃料引擎的方案。
但是,現(xiàn)有以電動機為引擎的電動車輛,采用輸電線路、軌道或蓄電池為供電源,在選用輸電線路及軌道之際,必須占用路面或路面上方空間,與其它電力或交通設施相互干擾,處理起來頗為煩難;車輛運行線路受到電源鋪設較大的牽制,駕駛起來頗難稱心如意;若選用蓄電池作為供電源,雖然消除了上述種種不便,但是,蓄電池之類主設施的技術性能、使用壽命、充電途徑等等問題,至今尚在讓使用者及生產廠商困擾頭疼,這類車輛遲遲不能躋身為交通車輛主角行列自然不足為奇。
無奈之下,一種燃料、電動混合動力車被推出,前景比較看好,但由于仍需耗用燃油,不全屬電動車輛,因而也不具備根絕污染的特色。
飛輪儲能技術是一很早就被人發(fā)現(xiàn)的優(yōu)秀方案,最早的玩具汽車就有人用小飛輪作為玩具汽車釋手后的驅動動力,但是,這種“手動摩擦提供原動力”的方式,很難讓人聯(lián)想到用飛輪驅動大型車輛,所以至今還沒有呈現(xiàn)過將它作為動力引擎的方案。
在研究電磁炮以及電力波谷階段儲能問題之際,人們再度對飛輪儲能技術的優(yōu)勢表現(xiàn)了很大的熱情,其中的研究方向,也包括了將飛輪儲能技術作為一種蓄電池,應用于車輛驅動方面;但是,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如何將電能轉化為飛輪動能儲存起來,然后再在需要時由飛輪充當發(fā)電機釋放出電能;因此,現(xiàn)階段的飛輪儲能技術研究課題被稱為“飛輪電池”,“飛輪電池”在車輛上的應用,也僅僅是作為一種較優(yōu)秀的儲電池來為電動機提供電源。
能否在現(xiàn)階段車輛引擎類型及飛輪應用技術上另辟蹊徑,找到一種解決上述問題的新技術方案,是關系到電力驅動車輛能否盡速替代燃油汽車,實現(xiàn)交通車輛污染廢氣零排放的重大關鍵,亦是尋求避免能源危機的突破口。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將飛輪儲能技術研究方向從“飛輪電池”之從屬位置中解脫出來,舍棄機械能與電能反復轉化中的重復過程,淘汰諸如電動機之類的累贅笨重設施,采用飛輪儲能及電磁感應技術,設計出直接向飛輪輸入動能并可逆向利用飛輪動能的設備;換言之,將飛輪儲能技術研究方向從“飛輪電池”升華至“飛輪引擎”。
本發(fā)明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是:推出一種電磁感應慣性動力引擎,由單個或多個具有電磁感應能力、可直接儲存或輸出動能的動力飛輪為主動力設施,配套減速器、無級調速器、離合器、變速器之類的相關設施,共同組合而成,其特征是:動力飛輪上對稱分布有永磁體或感應線圈之類的電磁感應設施,設置于車輛底部沿豎軸水平面旋轉,或者設置在車輛側面沿橫軸于垂直面內旋轉;減速器可沿襲常規(guī)齒輪結構,亦可將減速齒輪制作為具備飛輪特性的齒輪動力組件;無級調速器、離合器以及變速器等動力輸出及傳遞設施,可采用傳統(tǒng)輪齒接觸傳動結構,亦可在齒輪嚙合處用磁力塊取代輪齒,構成類同于磁力傳動無級調速器的無接觸傳動系統(tǒng)。
動力飛輪上設置有電磁感應設施,可以通過電磁感應方式,受另一更高速旋轉的同向、同類動力飛輪電磁力的無接觸推動,實現(xiàn)同步旋轉,完成能量傳遞過程(磁動力無接觸推動技術,另案申請)。
當減速器將減速齒輪制作為具備飛輪特性的齒輪動力組件之際,其支承系統(tǒng)呈現(xiàn)出磁懸浮軸承、超導磁力軸承之類的低摩擦阻尼支承特征,而齒輪動力組件與動力飛輪之間則采用無接觸電磁力連接。
磁力傳動無級調速器,在原齒輪接觸位置,用間隔設置的極性相反的磁力塊取代輪齒,具有磁動力無接觸推動特征。
這種磁動力無接觸推動方式,雖然具有類同皮帶傳動的打滑缺陷,但相對動力飛輪而言,打滑并不浪費能量,因而特別適用于電磁感應慣性動力引擎的傳動系統(tǒng)(磁動力無接觸推動技術,另案申請)。
在道路邊緣或停車場所相應部位,安設有動力補充飛輪,動力補充飛輪主要采用電驅動(亦可選用風能等其他能源),在用電量波谷階段儲蓄能量,然后通過地下電纜隨時補充能量,長期維持峰值轉速;當車輛停靠或駛過相應位置時,動力補充飛輪的峰值轉速,將通過電磁感應方式,與儲能飛輪上的電磁感應設施相互作用,迅速推動動力飛輪實現(xiàn)同步旋轉,從而快速實現(xiàn)對儲能動力飛輪的能量輸入和補充(為闡述本發(fā)明的可行性,這里插入的能量補充內容,已在名為“兼具平衡電力及補充能量作用的充電設施”的專利中另案申請,不詳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德固,未經黃德固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6209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腹膜透析液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鋰離子電池及其正極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