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甘松及其提取物在制備治療胃潰瘍的藥物中的用途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59378.8 | 申請日: | 2009-05-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90062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胡曉梅;楊松濤;張旭;楊奎;何躍;王久源;唐燦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6/185 | 分類號: | A61K36/185;A61P1/04;A61K1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李高峽 |
| 地址: | 611137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甘松 及其 提取物 制備 治療 胃潰瘍 藥物 中的 用途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甘松的新用途,具體地,是甘松及其提取物在制備治療胃潰瘍的藥物中的用途,屬藥物領域。
背景技術
胃潰瘍是指穿透至黏膜肌層的胃黏膜局限性損傷.是常見的消化性潰瘍病之一。胃潰瘍可單獨發病,也可與十二指腸潰瘍同時發病,后者稱為胃十二指腸復合潰瘍,潰瘍的大小可從數毫米到數厘米不等,其與糜爛的區別在于穿透的深度,糜爛更為淺表,不累及黏膜肌層。當前人們對胃潰瘍的發病機制、臨床特點已有了深入的研究,隨著H2受體拮抗劑、質子泵抑制劑的先后問世以及抗生素的引入,臨床上常常將幾種藥物聯合應用治療胃潰瘍,使其短期治愈得到有效解決.但胃潰瘍愈合質量差、復發率高的問題始終困擾著人們。胃潰瘍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明了,目前公認為是對胃黏膜有損傷的攻擊因子與防御因子之間失去平衡的結果。前者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幽門螺旋桿菌、某些藥物、膽酸、溶血磷脂酰膽堿、煙酒等的作用;后者主要為胃黏膜血流、重碳酸氫鹽的分泌、黏膜屏障、前列腺素、非蛋白巰基、生長因子和上皮細胞的再生能力等自體因素的改變。
酒精對胃粘膜損害的主要病理改變為固有膜下靜脈充血、血流瘀滯,并不是由胃粘膜血流減少所致,粘膜血流量與酒清所致胃潰瘍無直接關系。阿克曼《病理學》8版指出:“急性胃炎可由攝入酒精、水楊酸鹽和其它抗炎藥物或膽鹽返流引起”。急性酒精中毒是指由于短期內飲酒過量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由興奮轉為抑制的狀態。酒精中毒可引起多臟器的損傷,尤其可導致胃粘膜的急性糜爛出血。目前研究認為這類損傷與酒精導致胃粘膜組織中的過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及NO水平下降有關(楊牧祥,于丈濤,等,酒速愈對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胃粘膜的保護作用,中華中醫藥雜志,2006,21:341~343)。
甘松Nardostachys?chinensis?Batal.系敗醬科甘松屬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莖。甘松屬植物有3種,我國產有2種,分別為甘松N.chinensis?Batal及匙葉甘松N.jatamansi?DC。甘松別名甘松香,《本草匯言》謂其:入足太陰、陽明經;《日華子本草》謂其能治心腹脹,下氣。甘松為臨床常用中藥,其氣味芬芳,味辛、甘,性溫,具有理氣止痛、開郁醒脾的功能(田代華.實用中藥辭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25~426),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甘松中主要含有萜類化合物,以倍半萜類種數最多,且有少數三萜類及環烯醚萜類化合物(張毅,徐麗珍,楊世林.甘松化學成分的研究.中草藥,2006;37(2):181~183);甘松揮發油中主要含α,α-二甲基一苯內酸乙烯脂;1,2,3,4-四甲基-4-(1-甲基乙烯基)-苯;5,8-二羥基-2,3,7-三甲基-1,4-萘二酮等(邱琴,劉廷禮,等.甘松揮發油的提取及其化學成分剖析.山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34(2):192~197)。目前將甘松常用于治療脾胃病、心悸、膽石癥、腎石癥、胸腹痞滿、哮喘咳嗽、腳氣、郁證等。如:楊濤,等,中藥甘松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電生理機制研究,現代診斷與治療,2008年9月,文獻報道甘松配伍太子參甘松配伍太子參、香附、陳皮、麥芽、郁金,治以理氣調胃,和中止痛,療胃痛,痞滿腹脹,納呆,脈弦細,苔白膩者。甘松在宋代脾胃病治療中最常見,如《和劑局方》中大小七香丸、木香分氣丸、大沉香丸諸方皆用之(黃伯舜,甘松的臨床應用心得,中國中藥雜志,第29卷第4期,2004年4月),也有在復方制劑中治療胃潰瘍的相關專利文獻報道,如:申請號:00119684.7,發明名稱:一種治療多種胃病的粉劑或膠囊,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多種胃病的粉劑或膠囊,其特征為:所述的粉劑或膠囊由香附、甘松、山奈、川楝子、白芍、海螵蛸、活性炭、烏藥組成,它的組分重量百分比為,香附2-5%、甘松2-8%、山奈3-4%、川楝子5-10%、白芍5-10%、海螵蛸10-20%、活性炭10-20%、烏藥10-40%。該發明對于醫學界難以治愈的多種胃病具有十分明顯的療效,如胃潰瘍或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膽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輕、中、重度糜爛、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胃部的治愈率高達81.3%,總有效率達95%以上。申請號:200710066329.8,發明名稱:一種治療胃潰瘍的藥物,藥物的原料重量配比為:蒲公英5~15,隔山消1~5,草血竭5~15,益智仁1~5,馬蹄香1~5,素馨花1~5,車前子1~5,雞內金1~4,海螵蛸1~5,花椒0.5~2,吳芋1~4,青皮0.5~2,陳皮0.5~2,延胡1~5,肉桂0.2~0.7,香附1~4,神曲0.5~2,木香0.2~0.7,烏藥0.5~2,沉香1~5,佛手0.5~2,甘松0.5~2,柿蒂0.5~2,藿梗0.5~2,厚樸0.5~2,炒枳實1~5,炒枳殼0.5~2。該藥物對于胃潰瘍的治療具有其獨到的療效,與現有的中成藥比較具有療效好,服藥方便,治療費用低,見效快,能根治胃病,無毒副作用的特點,是一種很好的治療胃病的中成藥。申請號:200710115296.1,發明名稱:一種內服用于治療胃潰瘍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內服用于治療胃潰瘍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藥領域。該種內服用于治療胃潰瘍的中藥組合物由黃芪,海螵蛸,白芍,白芨,麥芽,石斛,甘松,香附,烏藥,元胡,甘草按一定重量份配制而成。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半個月為一個療程。其藥效協同作用,在胃潰瘍的治療過程中取得了顯著效果。申請號:200710015019.3,發明名稱:治療胃潰瘍的中藥方劑;本發明涉及中藥制劑領域的一種治療胃潰瘍的中藥方劑。其技術方案是: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每日方劑:白芨、白芍各20克,烏賊骨、鐘乳石各30克,當歸、白芷、元胡、甘松、香附各10克,煅瓦楞子、炙甘草各15克。本發明的效果:主要用于治療胃潰瘍(消化性潰瘍),胃痛連綿,反復發作,局部壓痛,胃鏡或鋇餐檢查證實有潰瘍病灶。收治118例,結果近期痊愈87例,好轉26例,無效5例。申請號:200710139276.8,發明名稱:一種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藥物的制作方法;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藥物的制作方法,其組份及重量份含量為:瓜蔞30-60、雞內金30-55、烏賊骨30-90、薤白10-12、砂仁12-15、元胡20-30、三七粉4-8、甘松10-39、萊菔子(卜子)10-12、豆寇4-7、檀香2-5,將萊菔子(卜子)炒至黃,雞內金炒至黃,同上述藥物混合后烘干,研制成粉,過30-60目篩即制成,該發明具有運脾消食,行氣導滯,止痛,止血開郁醒脾的作用,用于口服治療慢性胃炎、胃腸潰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中醫藥大學,未經成都中醫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5937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