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脊柱側凸牽引推壓床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910055232.6 | 申請日: | 2009-07-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06871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23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明;陳自強;賀石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明;陳自強;賀石生 |
| 主分類號: | A61F5/042 | 分類號: | A61F5/042;A61H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 磊 |
| 地址: | 200433上海市長海路***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脊柱 牽引 推壓床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脊柱側凸牽引推壓床。
背景技術
脊柱側凸是好發(fā)于青少年的常見脊柱畸形,如不及時診治,脊柱側凸的程度會隨發(fā)育而加重,甚至導致嚴重的軀體畸形,不僅會影響患者的心肺功能,還會給心理健康造成嚴重損害。脊柱側凸的術前牽引和柔韌性評估是脊柱側凸術前準備非常重要的過程,目前的術前牽引方法多是單純軸向牽引,而現(xiàn)存柔韌性評估方法也均存在嚴重缺陷,無法應用于各種類型的側凸。運用生物力學原理設計出牽引推壓雙向矯形及柔韌性評估方法對于提高手術療效,正確評估側凸柔韌性具有重要意義。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脊柱側凸牽引推壓床。
本發(fā)明提出的脊柱側凸牽引推壓床,由床面1、軸向牽引裝置2、側方推壓裝置3和床面旋轉裝置4四部分組成,其中:
床面1由上半床面5和下半床面6組成,上半床面5和下半床面6位于同一平面,使用者的上身臥于上半床面5,下身臥于下半床面6,床面1下設有供放置長X線片盒的隔板;
軸向牽引裝置2由上端牽引帶7和下端牽引帶8組成,上端牽引帶7固定于上半床面5上,上端牽引帶7通過軸向滑輪組12連接拉力感受器11;下端牽引帶8固定于下半床面6上;
側方推壓裝置3由推壓桿一13、推壓桿二14、阻擋板一15、阻擋板二16、滑動槽一19和滑動槽二20組成,滑動槽一19和滑動槽二20分別位于床面1兩側;推壓桿一13、推壓桿二14、阻擋板一15和阻擋板二16的結構相同,均呈L型結構,均由伸縮臂21,水平套筒22,豎直固定桿23、鎖定閥24和旋桿25組成,伸縮臂21一端穿過水平套筒22,連接旋桿25,伸縮臂21的外螺紋與水平套筒22的內螺紋吻合,伸縮臂21通過旋桿25控制伸縮臂21在水平套筒22內伸縮移動,水平套筒22一端連接豎直固定桿23,豎直固定桿23另一端具有鎖定閥24;
位于推壓桿一13上的伸縮臂21另一端連接壓力感受器一17,位于推壓桿一13上的豎直固定桿23位于滑動槽二20內,能在滑動槽二20內來回移動;
位于推壓桿二14上的伸縮臂21另一端連接壓力感受器二18,位于推壓桿二14上的豎直固定桿23位于滑動槽一19內,能在滑動槽一19內來回移動;
阻擋板一15和阻擋板二16上的伸縮臂21另一端分別連接擋板26,阻擋板一15和阻擋板二16上的豎直固定桿23位于滑動槽一19或滑動槽二20內;
床面旋轉裝置4由上半床面旋轉裝置和下半床面旋轉裝置組成,分別連接上半床面5和下半床面6,床面旋轉裝置4與床面結合,可通過齒輪和軸承組控制上半床面和下半床面的單獨旋轉運動。
本發(fā)明中,所述上端牽引帶7為枕頜帶9或腋下帶10,對于上胸椎側凸采用枕頜帶9,對于主胸椎側凸選擇腋下帶10;所述下端牽引帶8可固定于骨盆。
本發(fā)明的使用方法如下:脊柱側凸患者平臥于床面1上,首先軸向牽引裝置2的上、下端牽引帶固定于患者身上,對于上胸椎側凸選擇枕頜帶9牽引,對于主胸椎側凸選擇腋下帶10牽引,下端牽引帶8可固定于骨盆。通過軸向滑輪組12控制,調控軸向牽引力至合適力量,牽引滿意后,在滑動槽上移動側方推壓裝置,將推壓桿移至側凸頂椎,并通過旋桿調節(jié)伸縮臂加壓,若側凸為單彎則用1個推壓桿,若為雙彎則使用2個推壓桿,將2塊阻擋板分別置于患者腋下和骨盆處以便提供三點矯形力。根據脊柱側凸頂椎旋轉情況,通過旋轉滑輪組調整上半床面、下半床面的旋轉角度,矯正椎體旋轉畸形。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主要用于脊柱側凸術前準備,本發(fā)明改變了單純軸向牽引方式,給予了側方推壓和旋轉矯形力,對于畸形的矯形效果更加,能夠達到更大程度的松解脊柱僵硬組織,準確評估并改善脊柱側凸柔韌性,提高手術療效。
本發(fā)明構思新穎,功能強大,便于加工,性能穩(wěn)定。
附圖說明
圖1為床面1結構示意圖。
圖2為軸向牽引裝置示意圖(枕頜帶牽引)。
圖3為軸向牽引裝置示意圖(腋下牽引)。
圖4為側方推壓示意圖(單彎)。
圖5為側方推壓示意圖(雙彎)。
圖6為旋轉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8為推壓桿一13和推壓桿二14結構圖示。
圖9為阻擋板一15和阻擋板二16結構圖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明;陳自強;賀石生,未經李明;陳自強;賀石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5523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