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ε-己內酯衍生物及其聚合物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50425.2 | 申請日: | 200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50126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07 |
| 發明(設計)人: | 郎美東;嚴金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313/04 | 分類號: | C07D313/04;C08G63/685;C08G63/83;C08G63/84;C08G63/85 |
| 代理公司: | 上海順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陳淑章 |
| 地址: | 200237***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酯 衍生物 及其 聚合物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ε-己內酯衍生物及其聚合物。
背景技術
脂肪族聚酯,例如聚己內酯(PCL),聚丙交酯(PLA),聚乙醇酸(PGA),由于其良好的生物 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無毒性,在近二十年中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然而絕大多數脂肪族聚酯 是疏水的,不易降解,且缺乏可反應性基團,極大地限制了其應用,因此含有功能側基的生 物可降解聚合物的制備受到了極大的關注。現在已經報道了對內酯或者交酯與官能化單體的 開環聚合,并且成功把羥基,羰基,巰基,氨基,羧基,鹵素等基團引入聚合物主鏈,并在 靶向載體、藥物控釋及組織工程方面得到了應用。
為了改善聚合物性能,一般采用共聚的方法,通過調節共聚物中共聚單體的種類、比例等 從而改變聚合物的親水性、降解性,反應性。Robert?Langer等最早報道了在脂肪族聚酯中引 入可反應性氨基官能團的制備方法(J.Am.Chem.Soc.1993,115,11010-11011),即先合成帶有 氨基保護基的氨基酸單體,然后與不同比例丙交酯共聚,最后脫除保護基,得到自由的氨基 并且連接上了生物活性物質RGD,極大地增大了材料的應用范圍。如今,在科研工作者的共 同努力下,已經開發出了各種各樣的新型單體,并得到了性能各異的聚酯共聚物,使其成為 一類新型的生物材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ε-己內酯衍生物及其聚合物(包括均聚物和共聚物)。
本發明所說的ε-己內酯衍生物,其具有式I所示結構:
式I中:R為鏈狀烷基或被芳環基取代的鏈狀烷基,所說的鏈狀烷基包括直鏈或帶有支 鏈的鏈狀烷基。
優選的R為C1~C6鏈狀烷基或被C6~C20芳環基取代的C1~C6鏈狀烷基;更優選的R 為C2~C6鏈狀烷基或被C6~C13芳環基取代的C2~C6鏈狀烷基;最佳的R為叔丁基,或被 苯基或芴基(fluorenyl)取代的C2~C6鏈狀烷基。
一種制備本發明所述的ε-己內酯衍生物的方法,其主要步驟是:以對氨基環己醇為原料, 依次經“取代”、“氧化”和“內酯化”反應后得到目標化合物(式I所示化合物),其合成路 線如下所示:
其中:R的含義與前文所述相同,式A和B所示化合物為市售品。
本發明所述的ε-己內酯衍生物(式I所示化合物)可經均聚,或與式II、式III或式IV所 示單體經二元、三元或三元共聚后得到帶有氨基(側鏈)的改性聚酯,其數均分子量為5,000~ 50,000。該改性聚酯在結晶度、親水性和降解速率等方面均有所改善,可用于生物制藥等領 域。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制備本發明所述的ε-己內酯衍生物的方法,其主要步驟是:將對氨基環己醇(式A 所示化合物)、碳酸氫鈉、式B所示化合物和水置于反應器中,10℃~60℃反應1~5小時, 經萃取(如乙酸乙酯等)濃縮和干燥得式C所示化合物;
將式C所示化合物經Jones’試劑(所說Jones’試劑的制法是:稱取2.6g三氧化鉻溶于2.3mL 濃硫酸和4mL水中,稀釋至10mL即可)氧化,經萃取(如乙酸乙酯等)濃縮和干燥得式D 所示化合物;
將式D所示化合物、間氯過氧化苯甲酸(m-CPBA)和鹵代烴(如二氯甲烷等)置于反 應器中,于10℃~50℃攪拌反應至少24小時,經洗滌、干燥和重結晶后得到目標物(式I 所示化合物)。
以式I所示化合物與式II所示化合物的共聚為例,闡述帶有氨基(側鏈)的改性聚酯的 制備方法,其主要步驟是:將式I所示化合物(單體)與式II所示化合物(單體)按摩爾比 1∶(1~20)的比例混合,用錫類、鋅類或鋁類金屬化合物(如:異辛酸亞錫、異丙醇鋁或二 乙基鋅等)為催化劑,于100℃~150℃聚合反應24小時~72小時得共聚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理工大學,未經華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5042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