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增韌不飽和聚酯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48735.0 | 申請日: | 2009-04-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31763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16 |
| 發明(設計)人: | 戚嶸嶸;宮文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J5/04 | 分類號: | C08J5/04;C08F283/01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達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毛翠瑩 |
| 地址: | 200240***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不飽和 聚酯 玻璃纖維 復合材料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增韌不飽和聚酯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計,原料組分為:不飽和聚酯50-85份、交聯單體5-30份、復合增韌改性劑0.5-10份、固化劑0.1-5份、促進劑0-5份、抗氧劑0.01-3份、潤滑劑0.02-3份、消泡劑0.01-3份和填料0-20份,各組分之和為100份,先將上述原料混合均勻,然后與上述原料總重量的0.3-4倍的玻璃纖維進行復合,在20-180℃固化2-600分鐘,得到增韌不飽和聚酯玻璃纖維復合材料;其中,
所述的交聯單體為苯乙烯、氯化苯乙烯、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或2,5-二溴苯乙烯,或它們的混合物;
所述的復合增韌改性劑為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接枝聚異丁烯共聚物、馬來酸酐接枝聚異丁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接枝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油酸接枝聚異丁烯共聚物、油酸接枝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油酸接枝油酸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尼龍、油胺接枝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乙烯基甲氧基硅烷接枝聚異丁烯共聚物、乙烯基乙氧基硅烷接枝聚異丁烯共聚物、乙烯基甲氧基硅烷接枝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接枝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馬來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取其中兩種以上組分的混合物。
2.根據權利要求1的增韌不飽和聚酯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化劑為過氧化環己酮、偶氮二異丁腈、過氧化甲乙酮、偶氮二異丁酸二甲酯、2,2-偶氮雙(2-甲基丙脒)鹽酸鹽、過氧化二碳酸二異丙酯、過氧化十二酰、過氧化二烷烴、過氧化二異丙苯、過氧乙酸叔丁酯、過氧化苯甲酰或過氧化苯甲酸叔丁酯,或是它們的混合物。
3.根據權利要求1的增韌不飽和聚酯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促進劑為二甲基苯胺、二乙基苯胺、二甲基甲苯胺、硫醇、硫醚、三價磷衍生物、辛酸鈷、環烷酸鈷、釩、錳或亞油酸鈷,或是它們的混合物。
4.根據權利要求1的增韌不飽和聚酯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劑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亞磷酸酯、季戊四醇雙亞磷酸二(2,4-二特丁基苯基)酯、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2,2′-甲撐雙(4-甲基-6-叔丁基苯酚)、四[β-(3,5-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N,N′-雙[3-(3,5-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酰]肼、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4,4′-(β,β′-二羥基二丙氧苯基)-2,2-丙烷,取其中兩種以上組分的混合物。
5.根據權利要求1的增韌不飽和聚酯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潤滑劑為硅酯、硅油、N′,N-乙撐雙油酸酰胺、乙撐雙脂肪酰胺、芥酸酰胺、丙二醇脂肪酸酯、三醋酸甘油酯、油酸酰胺、液體石蠟、硬脂酸、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芥酸、硬脂酸鋅、硬脂酸鈣或硬脂酸鋇,或是它們的混合物。
6.根據權利要求1的增韌不飽和聚酯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泡劑為磷酸三丁酯、豆油、玉米油、聚醚、高碳醇或二甲基硅油,或是它們的混合物。
7.根據權利要求1的增韌不飽和聚酯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為碳酸鈣、二氧化硅、云母、二氧化鈦、三氧化二鋁、硅灰石、高嶺土、氧化鎂或炭黑,或是它們的混合物。
8.根據權利要求1的增韌不飽和聚酯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纖維為長玻璃纖維、短玻璃纖維、玻璃布或玻璃氈,或是它們的混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4873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