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隔墻雙連拱隧道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48325.6 | 申請日: | 2009-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19969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02 |
| 發明(設計)人: | 宋輝;張孟喜;邱成春;施利國;魏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D9/14 | 分類號: | E21D9/14;E21D11/38;E21D11/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文欣 |
| 地址: | 200444***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隔墻 雙連 隧道 | ||
1.一種雙隔墻雙連拱隧道,包括由隔墻、雙仰拱(9)、雙二次拱形襯砌(6)和初期支護(8)構成左右兩個隧道洞(1)以及防排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墻為豎立的雙隔墻(3),所述雙隔墻(3)頂部以拱形襯砌(4)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隔墻雙連拱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排水系統由防水層(5)、排水孔(7)及排水溝(10)構成,所述防水層(5)設于二次拱形襯砌(6)與初期支護(8)之間,所述排水孔(7)設置于雙隔墻(3)頂部拱形襯砌(4)中,所述排水溝(10)位于雙隔墻(3)之間形成的中導洞(2)的底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隔墻雙連拱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隔墻(3)間距為L/12~L/15,L為雙連拱隧道橫截面總寬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3所述的雙隔墻雙連拱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隔墻(3)的每一隔墻厚度為0.6m~0.9m;隔墻高度為2m~3m。
5.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3所述的雙隔墻雙連拱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隔墻(3)頂部拱形襯砌(4)上每隔3m~5m,預留有排水孔(7),排水孔(7)孔徑為30mm~4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雙隔墻雙連拱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隔墻(3)形成的中導洞(2)底部的排水溝(10),溝寬為0.3m~0.5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隔墻雙連拱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隔墻(3)側面相對應位置開有門洞(11),所述門洞(11)寬度為1m,高度為隔墻高度的2/3;相鄰門洞(11)間距為10m~15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大學,未經上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48325.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滑套式裝版傳動機構
- 下一篇:一種植物殺菌劑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