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異戊烯基黃酮化合物作為胰脂肪酶抑制劑的用途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47752.2 | 申請日: | 2009-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369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賀瑤;侯愛君;朱維良;閆桂蕊;趙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復旦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1/352 | 分類號: | A61K31/352;A61P43/00;A61P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朱梅;黃麗娟 |
| 地址: | 20003***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戊烯 黃酮 化合物 作為 脂肪酶 抑制劑 用途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技術領域,更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一種從光葉桂木中分離得到的異戊烯基黃酮化合物作為胰脂肪酶抑制劑的用途。
背景技術
在近20年中,全世界尤其是發達國家的肥胖癥發病率日益增多。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代人生活方式中始終存在運動不足和攝食能量相對過剩的問題,這導致了眾多現代人機體能量的攝入超過了能量消耗,過剩的能量中會有一部分作為脂肪貯存在脂肪組織中,由于它的積累會導致肥胖以及相關疾病,如糖尿病、癌癥、心臟病、高脂血癥和脂肪肝等的發生。
目前,肥胖癥的治療主要在于開發增加能量消耗的藥物或減少能量攝取的藥物。其中,減少能量攝取的主要方法就是減少身體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尤其是脂肪。胰脂肪酶是腸道中脂肪消化吸收所必需的酶,食物中的脂肪在胰脂肪酶作用下被水解為單酰甘油和游離脂肪酸,在腸道被重新吸收后,在體內再次合成脂肪,作為能量存儲,引起脂肪堆積,最終導致肥胖以及相伴的高脂血癥、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發生。胰脂肪酶抑制劑可有效抑制腸道中胰脂肪酶對脂肪的催化分解作用,達到減少脂肪吸收和治療肥胖的目的,因而開發和應用有效的胰脂肪酶抑制劑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目前市場暢銷的胰脂肪酶抑制劑是賽尼可,賽尼可具有活性強,穩定性好等特點,但同時具有難以控制的腸道癥狀、油便和嘔吐腹漲等缺點。因此尋找新的胰脂肪酶抑制劑對肥胖以及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義。
有文獻報道,Enos?Tangke?Arung等從波羅蜜屬植物波羅蜜中分離得到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norartocarpin。該化合物具有抑制黑色素合成的生物活性(Planta?Medica,2006,72(9):847-850)。另有研究表明,該化合物具有抑制睪酮-5α-還原酶活性、抑制細胞增殖、抑制環氧合酶活性、抑制5-脂氧合酶活性,相關專利申請有國際公開號為WO?2008020490?A1的國際專利申請(Artocarpin?derivative?or?artocarpin-like?compound,and?hair?growth/restoration?composition,skin-whitening?cosmetic?composition,pharmaceutical?as?anti-cancer,antiphlogistic/analgesic,antipyretic?or?antiallergic?agent?and?pharmaceutical?for?treatment?of?pigmented?skin?lesion?each?comprising?the?same)。但是未見式(I)所示的化合物有關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的報道。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如下結構式(I)所示的異戊烯基黃酮化合物在制備胰脂肪酶抑制劑藥物中的用途,特別是在制備預防或治療肥胖癥的藥物中的用途。
結構式(I)所示的異戊烯基黃酮化合物是從光葉桂木中提取得到,本發明采用結構式(I)的化合物進行了胰脂肪酶活性測試和動物體內減肥作用考察,結果表明結構式(I)的化合物具有明顯的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和減肥作用,可作為研制新的預防或治療肥胖癥及相關代謝性疾病藥物的先導化合物,也可用于制備預防或治療臨床常見多發的肥胖癥及相關代謝性疾病的藥物。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中的異戊烯基黃酮化合物可以從光葉桂木中提取得到:
將光葉桂木(Artocarpus?nitidus?Tréc.)的莖枝粉碎后,用有機溶劑或/和水提取制備得到總提取物,所用的有機溶劑可采用醇類,如乙醇、甲醇等,其中優選95%(體積比)乙醇。將總提取物溶于水后,分別以石油醚、鹵代烴類溶劑萃取,取鹵代烴類溶劑萃取相,回收溶劑后干燥,即得到鹵代烴類提取物,所用的鹵代烴類溶劑可以用氯仿或二氯甲烷,其中優選氯仿。
將鹵代烴類提取物進行硅膠柱層析,用石油醚-丙酮梯度洗脫;其中將石油醚-丙酮4∶1洗脫部分濃縮后進行硅膠柱層析,以石油醚-異丙醇梯度洗脫;其中將石油醚-異丙醇10∶1洗脫部分濃縮后進行硅膠柱層析,經氯仿-甲醇(100∶1)洗脫后得到化合物(E)-2-(2,4-二羥基苯基)-5,7-二羥基-3-(3-甲基-2-丁烯基)-6-(3-甲基-1-丁烯基)-4H-苯并吡喃-4-酮,用波譜方法鑒定其結構,如其結構如結構式(I)所示。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闡述,但不限制本發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復旦大學,未經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復旦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4775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