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型醫用血管留置針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47227.0 | 申請日: | 2009-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293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石學銀;鄒最;夏建華;王亞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石學銀;鄒最 |
| 主分類號: | A61M5/00 | 分類號: | A61M5/00;A61M25/06;A61B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003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醫用 血管 留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廣泛用于醫療目的的血管留置針,特別涉及一種新型醫用血管留置針。
背景技術
動脈和靜脈留置針為醫療領域常用的器械。大手術病人和部分重癥監護病人需要動脈穿刺置管監測血流動力學指標(如平均動脈壓、收縮壓、舒張壓等等);幾乎所有手術病人均需要穿刺置管,以建立外周靜脈通路進行輸液。在此操作過程中,需用到血管留置針。
目前國內外廣泛使用的動脈穿刺針有兩種:一種是利用靜脈穿刺針穿刺動脈,其缺點在于無法判斷外套管(需要留置測壓)是否進入動脈。當內穿鋼針已經進入血管,而外套管未進入血管時,容易造成穿刺失敗(在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更為常見);另一種是專用動脈穿刺針:在靜脈穿刺針的基礎上,于內穿鋼針內部增加一根軟鋼絲,當內穿鋼針穿透動脈后,送入軟鋼絲作引導,然后置入外套管。其缺點有四個方面:1、此針較粗(因為內穿鋼針里面增設了軟導絲),對患者局部損傷較大,尤其是反復試探穿刺時;2、內穿鋼針內有軟鋼絲,當內穿鋼針穿透動脈時,血液回流速度很慢,判斷內穿鋼針尖端位置的時間延長,內穿鋼針頂端容易穿透對側血管,造成穿刺后置入外套管失敗(雖然在內穿鋼針表面設有多個個小缺口,此問題仍未得到良好解決);3、因需要將軟鋼絲置入動脈,可能造成動脈內膜損傷;4、成本大,造價高。
國內也有單位和個人對動脈穿刺針進行了研究,如申請號為01216233.7的專利,但未檢索到能判斷外套管是否進入血管的專利。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一種新型醫用血管留置針,可以判斷外套管是否進入動、靜脈,提高動穿刺后置管的成功率;降低靜脈穿刺置管時內鋼針穿破對壁的可能性。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新型醫用血管留置針,由內穿鋼針實體、內穿鋼針針頭和外套軟管組成,其特征為:在內穿鋼針實體上設計凹槽,內穿鋼針針頭進入血管時斜面向下,在外套軟管起點設計缺口,在內穿鋼針內、外壁和外套軟管內壁上增加抗凝涂層。
所述凹槽的位置設置在內穿鋼針實體的前三分之二段,形狀可以為多空型。
所述外套軟管的起點位置在所述凹槽起點與針頭斜面底部之間。
所述留置針在靜脈注射時所述內穿鋼針實體設計為完全空心,在動脈注射時內穿鋼針針頭的斜面部分設計成實心;或者設計成空心,在斜面底部設置封堵層。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凹槽可以觀察到內穿鋼針內部血液回流情況,判斷外套軟管是否進入動、靜脈,大大提高了穿刺后置管的成功率,減少內穿鋼針穿透對面血管的可能性,防止反復試探進針后內穿鋼針被小血凝塊堵住。
附圖說明
圖1是動脈穿刺時內穿鋼針進入血管,外套軟管仍在血管外的示意圖
圖2是動脈穿刺時內穿鋼針和外套軟管都在血管內的示意圖
圖3是動脈穿刺時內穿鋼針穿出血管,而外套軟管在血管內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結構放大圖
圖5是內穿鋼針凹槽示意圖
圖6是內穿鋼針凹槽剖面圖
圖7是本發明外套軟管缺口的示意圖
圖8是在內穿鋼針內、外壁和外套管內壁設置抗凝圖層示意圖
圖9是外套軟管未穿破對側血管的示意圖
圖10是外套軟管穿破血管的示意圖
圖11是凹槽頂端位置示意圖
圖12為穿刺針用于靜脈時內穿鋼針示意圖
圖13為穿刺針用于動脈時內穿鋼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石學銀;鄒最,未經石學銀;鄒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4722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