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用的合成孔徑激光成像雷達光學天線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45266.7 | 申請日: | 2009-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77198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08 |
| 發明(設計)人: | 閆愛民;劉立人;周煜;孫建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S7/481 | 分類號: | G01S7/481;G01S17/89;G02B2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澤純 |
| 地址: | 201800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用 合成 孔徑 激光 成像 雷達 光學 天線 | ||
1.一種通用的合成孔徑激光雷達光學天線,特征在于其構成是:包括激光光源(1),沿該激光光源(1)發射的激光光束前進方向依次是第一半波片(2)和第一偏振分光棱鏡(3),被該第一偏振分光棱鏡(3)分為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該反射光束作為本機振蕩激光光束經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4)并由第一反射鏡(5)返回后到達并透過第一偏振分光棱鏡(3)射向第三偏振分光棱鏡(18),所述的透射光束作為發射激光光束,依次經過發射次望遠鏡目鏡(6)、次望遠鏡物鏡(7)、第二偏振分光棱鏡(9)、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0)、主望遠鏡目鏡(11)、主望遠鏡物鏡(12)和主望遠鏡出入瞳面(13)射向目標,由目標返回的回波激光光束經原路主望遠鏡出入瞳面(13)、主望遠鏡物鏡(12)、主望遠鏡目鏡(11)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0),返回至所述的第二偏振分光棱鏡(9),由該第二偏振分光棱鏡(9)反射的光束經第二反射鏡(14)、第一接收轉像透鏡(15)、第二接收轉像透鏡(17)到達第三偏振分光棱鏡(18),該回波激光光束和所述的本機振蕩激光光束通過第三偏振分光棱鏡(18)合束,再經過第二半波片(19),通過第四偏振分光棱鏡(20)進行偏振分光,水平偏振的合成光束經第一孔徑光闌(21)由第一光電探測器(23)進行外差接收,垂直偏振的合成光束經第二孔徑光闌(22)由第二光電探測器(24)進行外差接收;
所述的主望遠鏡物鏡(12)和主望遠鏡目鏡(11)組成用于激光發射和接收的天線主望遠鏡,主望遠鏡物鏡(12)的焦距為f1,主望遠鏡目鏡(11)的焦距為f2,所述的主望遠鏡目鏡(11)的后焦面和主望遠鏡物鏡(12)的前焦面重合,主望遠鏡的放大倍數為M1=f1/f2,所述的主望遠鏡的出入瞳面(13)位于主望遠鏡物鏡(12)的外焦面上,所述的主望遠鏡目鏡(11)的外焦面為主望遠鏡的入出瞳面,所述的主望遠鏡的出入瞳面(13)與主望遠鏡的入出瞳面相互成像;
所述的次望遠鏡目鏡(6)和次望遠鏡物鏡(7)構成次望遠鏡,次望遠鏡物鏡(7)的焦距為f3,次望遠鏡目鏡(6)的焦距為f4,次望遠鏡物鏡的出瞳面與主望遠鏡的入出瞳面重合,所述的次望遠鏡物鏡(7)具有次望遠鏡物鏡偏離量(8),該次望遠鏡物鏡偏離量為次望遠鏡物鏡(7)偏移次望遠鏡不離焦狀態下次望遠鏡物鏡所在位置的距離;
所述的第一接收轉像透鏡(15)和第二接收轉像透鏡(17)組成一個接收4f轉?像望遠鏡,第一接收轉像透鏡(15)和第二接收轉像透鏡(17)的焦距為f5,第一接收轉像透鏡(15)的入瞳面與主望遠鏡的入出瞳面重合,該接收4f轉像望遠鏡具有接收離焦量(1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的合成孔徑激光雷達光學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偏振分光棱鏡、第二偏振分光棱鏡和第三偏振分光棱鏡均設定為水平偏振光束通過,而垂直偏振光束反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的合成孔徑激光雷達光學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4)的角度設置使得從第一偏振分光棱鏡(3)反射出的本機振蕩激光光束從第一反射鏡(5)返回到第一偏振分光棱鏡(3)上的偏振旋轉了90°而能夠直接通過該第一偏振分光棱鏡(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的合成孔徑激光雷達光學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0)的角度設置,使得透過第二偏振分光棱鏡(9)的發射激光光束經過主望遠鏡發射,目標反射的回波由主望遠鏡接收的光束返回到第二偏振分光棱鏡(9)上的偏振旋轉了90°而能夠被第二偏振分光棱鏡(9)反射。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的合成孔徑激光雷達光學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次望遠鏡物鏡偏離量(8)Δl1為:
或Δl1=0,
式中:z為合成孔徑激光成像雷達到目標的距離,R為發射激光光束波面在距離z處的曲率半徑,f1為主望遠鏡物鏡(12)的焦距,f2為主望遠鏡目鏡(11)的焦距,f3為次望遠鏡物鏡(7)的焦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45266.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