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指紋槍械盒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44831.8 | 申請日: | 2009-0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09746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8-19 |
| 發明(設計)人: | 陳東帆;劉佛生;周林燦;江志強;王照亮;楊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F41C33/06 | 分類號: | F41C33/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文欣 |
| 地址: | 200444***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指紋 槍械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指紋槍械盒,是一種具有很好抗壓,防暴力拆卸,使用指紋識別進行識別的指紋槍械盒。
背景技術
2003年,聯合國對美國的武器調查顯示,美國當年擁有槍支的數量在2.38億支到2.76億支之間,已經成為全球公開擁有槍支最多的國家,數量之巨達到幾乎人手一支的程度。目前美國有38個州已制定槍支管理法案,加強追蹤在犯罪行為中使用的槍支來源,并切斷犯罪分子、精神異常者和未成年人獲得槍支的渠道;規定每一支槍都要有完備的登記和保存措施,槍支必須有專用槍械保存裝備,槍械盒每二年必須更換,并強制性規定:如果丟失槍支被用于犯罪行動要追究槍支持有人的責任。同時對槍械保存提出了非常詳盡的技術要求和規范,可以認為,美國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槍械盒市場。
1996年10月1日中國施行《槍支管理法》,然而,少數配槍、涉槍單位槍支(彈藥)保管設施不完善,值守制度不落實,槍支管理使用不當或受犯罪分子侵襲,造成槍支(彈藥)失控,危及公共安全。據專報統計,僅1997年至2004年間丟失或被盜(搶)公務用槍還有750多支尚未追回。
公安部對警用槍支有相應的管制規定,在新的社會環境和新的技術背景下對槍械彈藥的管理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有關方面正在制定更加具體和更具操作性的管理細則。以我們對廣東省某個地區公安局的調查來看,全地區900多個派出所,如果每個派出所配備槍械柜1臺,這樣僅一個地級城市的公安系統就需要槍柜900臺。如果國內所有城市都需要的話,僅公安系統槍柜市場將達到50萬臺以上。
傳統的槍械盒的安全方式,如鑰匙、密碼、IC卡以及“用戶ID+密碼”等,它們全都存在著丟失、遺忘、被復制或被盜用等諸多不利因素,越來越不能保證槍械的安全。現在將指紋識別技術應用到槍械盒的鎖具中,大大增強了槍械的安全性。
本文設計的指紋槍械盒,還通過合理的應力分析,使得槍械盒的應力分布趨于合理化,使得暴力拆卸變得非常困難。
發明內容
本發明專利的目的,針對已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指紋槍械盒。外形安全可靠穩定,增強盒體的安全性,并提高鎖具的安全性。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指紋槍械盒,包括上箱蓋,下盒體,鉸鏈,手柄和指紋識別模塊。上述上箱蓋的轉角處均為圓角;上述上箱蓋和下盒體內設有加強筋;上述鉸鏈均為內置方式鉸鏈;上述指紋識別模塊中采用單觸型壓感式傳感器。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突出特點和優點:上箱蓋轉角處為圓角,使得箱體使用時外形不易碰傷人、更安全。箱體主要構件上箱蓋和下箱體通過有限元分析,使其結構優化,應力均勻,結構更合理更安全。鉸鏈采用內置式鉸鏈,不易被破壞,指紋識別模塊中采用單觸型壓感式傳感器,鎖具的安全通過指紋識別實現。
附圖說明
圖1是指紋槍械盒整體外形圖。
圖2-1是上箱蓋尺寸圖。
圖2-2是下箱蓋尺寸圖。
圖2-3是指紋槽尺寸圖。
圖3是上箱蓋應力圖。模型名稱:上箱蓋,研究名稱:研究1,圖解類型:靜態節應力,變形比例:85.6819。
圖4是上箱蓋安全系數圖。模型名稱:上箱蓋,研究名稱:研究1,圖解類型:設計檢查,準則:最大von?Mises應力,安全系數分布:最小安全系數=0.86。
圖5是后鉸鏈應力圖。模型名稱:上箱蓋,研究名稱:研究2,圖解類型:靜態節應力,變形比例:246.521。
圖6是后鉸鏈安全系數圖。模型名稱:上箱蓋,研究名稱:研究2,圖解類型:設計檢查,準則:最大von?Mises應力,安全系數分布:Smin=1.6。
圖7是后部施力應力圖。模型名稱:下箱蓋,研究名稱:研究1,圖解類型:靜態節應力,變形比例:1。
圖8是后部施力安全系數圖。模型名稱:下箱蓋,研究名稱:研究1,圖解類型:設計檢查,準則:最大von?Mises應力,安全系數分布:最小安全系數=0.22。
圖9是使用的單觸型壓感式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大學,未經上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4483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