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改善水體和生物腸道菌落結構的菌劑及制備方法與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42267.6 | 申請日: | 2009-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91550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4-07 |
| 發明(設計)人: | 蔡俊鵬;林珊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02F3/34;A61K35/74;A61P1/00;A01N63/02;A01P1/00;C12R1/01;C12R1/46;C12R1/225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暉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改善 水體 生物 腸道 菌落 結構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改善水體和生物腸道菌落結構的菌劑及制備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目前,水產養殖業迅猛發展,集約化高密度養殖規模日益擴大,導致病原微生物種類增多和傳播速度加快,養殖生物病害發生日益嚴重,從而造成水產養殖業的嚴重損失。
迄今,國內外在水產養殖動物的疾病防治中,仍然主要使用抗生素等制劑。然而,抗生素大量濫用,會導致一些副作用的產生,如藥物殘留、病原菌的抗藥性、抑制有益菌群等。而生物防治的方法則具有強大的優越性,引起各方的關注。
蛭弧菌自1963年被發現以來,由于其具有寄生型特性和宿主菌范圍廣特點,倍受人們關注。在食品安全或防治水產養殖病害領域,利用蛭弧菌消除或者抑制致病菌的方法,與容易引起很多副作用的抗生素滅菌的方法相比,前者更具有優越性。
申請號為200610039346.8的國家專利申請“一種噬菌體蛭弧菌制劑的生產方法”公開了一種噬菌蛭弧菌制劑的制備方法,但該方法用于培養蛭弧的菌宿主菌制劑為有益菌,這會導致蛭弧菌對有益菌裂解能力提升和對真正有害菌裂解能力鈍化的潛在結果,而且不能解決有害菌死亡后在養殖水體和養殖生物腸道留下空缺的生態灶(niche)的問題。申請號為200710031166.X的國家專利申請“高密度蛭弧菌游泳體的發酵培養技術”公開了一種高密度蛭弧菌游泳體的發酵培養技術,不涉及制劑配制的問題。專利號為ZL?02145249.0的國家發明專利“微生物養殖水體改良劑及制作方法”公開了能分解養殖水域底部積累殘余餌料、排泄廢物、動植物殘體以及有害氣體,凈化水質,提高養殖物的成活率的微生物養殖水體改良劑及其制備方法。但是這種微生物養殖水體改良劑沒有解決養殖水體和養殖生物腸道致病菌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微生物制劑不能同時改善水產養殖環境和養殖生物腸道環境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能同時改善水體和生物腸道菌落結構的菌劑。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菌劑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菌劑的應用。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改善水體和生物腸道菌落結構的菌劑,包含蛭弧菌菌液和有益菌菌液;
所述有益菌菌液由光合細菌、乳酸鏈球菌(Streptococcus?lactis)、保加利亞乳桿菌(Lactobacillus?bulgaricus)和水產生物腸道有益菌;
所述水產生物腸道的有益菌為菌株H2菌液或菌株3y621菌液中的一種或兩種;
所述H2為本實驗室從養殖生物腸道分離得到的革蘭氏陽性菌[參考文獻:鐘雄明,蔡俊鵬。大閘蟹腸道中產酶菌株及其胞外酶的研究。水利漁業,2007,27(1):91-92],為短桿菌,成單或成對,鏈狀較少,無莢膜,無芽孢,極生單鞭毛;30℃恒溫培養24h,營養瓊脂平板表面菌落圓形,濕潤,灰白色,略隆起;
所述菌株3y621為本實驗室從羅非魚腸道中分離出的蛋白酶高產的菌株[參考文獻:陳惠源,蔡俊鵬。羅非魚腸道蛋白酶高產菌株及其適應力研究。水利漁業,2005,25(4):86-87];其為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呈直桿狀,0.4~0.5μm×2.0~2.5μm,常單個或以成對排列,有芽孢;30℃恒溫培養24h,營養瓊脂平板表面菌落圓形,濕潤,灰白色,略隆起;
所述光合細菌優選紅假單胞菌(Rhodopseudomonas?sp.)、沼澤紅假單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或莢膜紅細胞(Rhodobacter?capsulatus)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蛭弧菌菌液和有益菌菌液優選按體積比1∶2~1∶4混合,其中蛭弧菌菌液的濃度為105~1010pfu/ml,有益菌菌液的濃度為105~1010cfu/ml;
所述改善水體和生物腸道菌落結構的菌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蛭弧菌液和有益菌菌液混合,得到上述改善水體和生物腸道菌落結構的菌劑。
所述改善水體和生物腸道菌落結構的菌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分別將蛭弧菌液和有益菌菌液的濃度調整為105~1010pfu/ml和105~1010cfu/ml;調整濃度后蛭弧菌液和有益菌菌液按體積比1∶2~1∶4混合,得到上述改善水體和生物腸道菌落結構的菌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4226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負荷分布系統、負荷分布方法和認證服務器
- 下一篇:定位服務質量指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