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面包機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40887.6 | 申請日: | 2009-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01548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16 | 
| 發明(設計)人: | 郭建剛;陳水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7J37/06 | 分類號: | A47J37/06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粵順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唐強熙 | 
| 地址: | 528300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面包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面包機。?
背景技術
常見的面包機在制作面包時,基本都是全自動的完成面包制作過程,即經過攪面、發酵、放酸、烘烤和保溫等階段。面包機在其機身內設置攪拌驅動裝置、傳動機構和烤箱體,在烤箱體的中間放置有面包桶,在烤箱體的底部設有一根發熱管,此發熱管的形狀普遍都是單平面的結構,由發熱管發出的熱對面包桶內的面包進行烘烤,由于發熱管放置在烤箱的底部,其產生的熱量由下而上的傳遞,導致面包桶內的面包上下內受不均勻,最后得到的面包成色不均勻,口感也不夠好。?
針對這種狀況,有些廠商作了些改進,如中國專利文獻號CN201085513Y中公開了一種面包機,包括有機體,在機體內設有自動攪拌面粉的驅動裝置,在驅動裝置旁邊設有烤箱,在烤箱內壁設有多個發熱元件。該種結構的面包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面包桶上下受熱均勻,但是,其零部件,即發熱元件比較多,制作成本也比較高,令用戶不太滿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整機體積小、操作靈活、制作成本低、加熱效果好、加熱區域寬的面包機,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
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面包機,包括設置在機身內的烤箱體,烤箱體內設置有面包桶和發熱元件,烤箱體的側面設置有攪拌面粉的驅動機構,其特征是發熱元件為一件,其呈開口環狀盤繞在面包桶外。?
所述發熱元件的開口端和中部分別位于面包桶的底部,或者分別靠近面包桶的底部;發熱元件的開口端和中部之間的部分盤繞在面包桶的底部到中上部之間。?
所述發熱元件的開口端與其中部之間的部分呈幾字形、M形或Ω形。發熱元件的開口端和中部分別固定在烤箱體上。?
所述發熱元件呈螺旋形盤繞在面包桶外。發熱元件的開口端分別設置在面包桶的頂部和底部,或者,發熱元件的開口端同時設置在面包桶的頂部或?底部。?
所述面包桶內設置有攪拌葉片,攪拌葉片通過設置在面包桶底部或側面的聯軸器與驅動機構相接。?
本發明由于將發熱元件盤繞在面包桶外,對面包桶從上、下、前、后、左和右各個方位進行立體加熱,故面包桶內受熱均勻,溫升也穩定,不會出現局部溫升過快,導致面包的一部分被烤焦,另一部分還處于夾生狀態的情況發生,其在縮短面包烘烤時間的同時,還改善了面包的口感和外觀成色。?
本發明具有零部件少、整機體積小、加熱效果好、溫升快、加熱區域寬和面包成色好,口感舒適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取出面包桶后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移開機身、上蓋、驅動機構和面包桶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移開機身、上蓋和驅動機構后的局部剖切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中的發熱元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機身,2為烤箱體,3為面包桶,4為上蓋,5為發熱元件,6為固定片,7為攪拌葉片,8為驅動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參見圖1-圖5,本面包機,包括設置在機身1內的烤箱體2,機身1和烤箱體2之間可以根據需要而設置保溫層。烤箱體內設置有面包桶3和發熱元件5,烤箱體2的側面設置有攪拌面粉的驅動機構8,面包桶3內設置有攪拌葉片7,攪拌葉片通過設置在面包桶3底部或側面的聯軸器與驅動機構8相接,圖中給出了聯軸器設置在面包桶3底部的結構。?
發熱元件5為一件,其呈開口環狀盤繞在面包桶3外。發熱元件5的開口端a、b和中部c分別靠近面包桶3的底部;發熱元件3的開口端a、b和中部c之間的部分盤繞在面包桶3的底部到中上部之間。發熱元件5的開口端a、b與其中部c之間的部分呈幾字形、M形或Ω形,圖中給出了幾字形的實例。發熱元件5的開口端a、b和中部c分別固定在烤箱體2上,中部c可以通過固定片6用螺釘固定在烤箱體1的側壁上。?
當然,本發明中的發熱元件5也可以呈螺旋形盤繞在面包桶3外;發熱元件5的開口端分別設置在面包桶3的頂部和底部,或者,發熱元件5的開口端同時設置在面包桶的頂部或底部。當其呈螺旋形盤繞在面包桶3外時,也能達到同上述基本相同的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4088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人體損傷和傷殘程度評定系統和方法
- 下一篇:改進的咖啡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