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檀香苗的快速繁育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40709.3 | 申請日: | 2009-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95825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09 |
| 發明(設計)人: | 曾慶錢;蔡岳文;莫小路;王玉生;張現濤;楊燕軍;黃珊珊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中藥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31/00 | 分類號: | A01G31/00;A01C1/08;A01C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創穎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曹可芬 |
| 地址: | 510520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檀香 快速 繁育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栽培的方法,具體是檀香苗的一種快速繁育方法。
背景技術
檀香樹(Santalum?album?L.)是檀香科常綠喬木,原產于印度、印度尼西亞及馬來西亞,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其樹干心材含有豐富的揮發油,是名貴的中藥材,主要有溫中和胃、止痛止血的功效,在醫藥工業上用途非常廣泛。檀香也是日用化工品生產中的貴重原料。檀香是常綠植物,也作為亞熱帶地區的綠化樹種,因此,大力推廣檀香種植對于解決檀香資源緊缺有重大意義。
推廣種植檀香首先需要解決種苗問題。檀香主要用種子繁殖,但是檀香樹的種子有一定的休眠期,采收的種子儲存1~2個月,播種后一個月左右,僅有少數零星的種子發芽,發芽期可一直延續到一年以上,陸陸續續地發芽,這給管理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同時,由于檀香樹種子的種殼堅硬,水分的通透性差,而且造成一定的機械脅迫,影響種子的發芽,檀香樹種子的發芽率很低,種子不作處理的話,發芽率不到30%,為了解決檀香樹種子發芽時間長、發芽不整齊和發芽率低的問題,已有報道的處理種子的方法有如下幾種:①機械去除種殼,播種后能提早發芽,但發芽期長達270天以上,所以用去殼的方法并不能打破檀香種子的休眠,而且人工去殼費時、費工,成本高,操作困難,種子的破損率高,爛種多達28~38%。此外,種子去殼后,易受病、蟲害侵襲,不適合在上產實踐中使用。②浸蝕種殼,用濃硫酸浸種50~60分鐘后的種子,30天開始少量發芽,在播種后70天,發芽率也可達80%,但是由于種子個體差異,重復性差,時間較難掌握,而且種子很容易被燒死,在生產中不可取。③用赤霉素處理種子的方法,發芽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赤霉素的濃度為100mg/L的濃度處理種子的發芽率僅為12.5~38.8%,促進發芽的效應不顯著,而用1000mg/L的濃度處理種子的30天發芽率可達80%,但是在此濃度之下檀香種胚所受刺激較大,生產上可見種子多數種子的胚乳組織過度增生膨脹,消耗大量的有機營養,胚芽生長緩慢,最后過度增生的胚乳在濕潤的環境下腐爛,繼而種苗死亡,所以成苗率也不高,約30%。
可見這些方法均不是理想的方法,研究一種提高檀香樹種子的發芽率和整齊度,縮短發芽期,快速育苗對發展檀香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快速繁育檀香種苗方法。
為達到本發明的目的,快速繁育檀香種苗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首先是將種子消毒:取檀香種子,浸于重量百分濃度為0.3-0.5%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5-10分鐘;除了使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外,也可以用硫酸銅水溶液或次氯酸鈉水溶液進行消毒達到同樣或相近的效果。
二是將消毒后的種子浸于濃度為100mg/L的赤霉素水溶液中,于室溫下超聲處理3-15分鐘,超聲功率為180W,頻率為40kHz,超聲處理后,種子繼續浸泡在100mg/L的赤霉素水溶液中,浸泡24小時,然后在40±5℃的溫水中浸泡10~15min,晾干水分的種子備用;
三是播種:處理后的種子播種到培養土中保持溫度25±5℃,濕度60±5%下培育。
培養土可因地制宜選擇疏水肥沃的土地,也可以選用一些材料混合配制,優選的培養土組成可以按細河沙∶火燒土∶干牛糞∶過磷酸鈣重量比為1∶1∶0.5∶0.02混合配制,或按細河沙∶黃泥∶泥炭土∶干牛糞∶過磷酸鈣重量比為5∶5∶10∶5∶0.2混合配制。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種子經處理后可有效地打破休眠期,具有發芽快、種苗整齊、植株生長健壯的優點。
1、縮短了育苗時間,發芽率高。播種后20~30天左右開始發芽,50天內的發芽率高達60%以上;60天發芽率在80%以上。
2、種苗生長快速,成苗率高。從發芽到長成25~30公分高的苗約需120~150天,成苗率80%以上。
3、種苗發芽整齊,便于規模化批量生產。
4、成本低,無特殊設備要求,適宜農村推廣應用。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采種:每年7月至翌年2月采拾粒大飽滿、紫黑色成熟果實,洗去果肉,種子陰干,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中藥研究所,未經廣東省中藥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4070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