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處理生化尾水樹脂脫附液的回收與處置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34901.1 | 申請日: | 2009-09-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594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愛民;范俊;許玲;蔣淡寧;周友冬;陸朝陽;江筆存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1/44 | 分類號: | C02F1/44;C02F9/04;C02F9/14;B01J20/34;F23G7/04;C02F1/78;C02F1/52;C02F1/7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汪旭東 |
| 地址: | 210093***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處理 生化 樹脂 脫附液 回收 處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樹脂脫附液的再生與處置方法,更具體的說是對生化尾水進行處理的復合功能樹脂產生的樹脂脫附液進行回收與處置方法。
背景技術:
工業廢水及城市生活污水廣泛采用生化方法進行處理。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進一步加劇,將各類生化尾水進行深度處理可極大減少廢水排放對自然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帶來的環境污染,同時將深度處理后的中水進行回用可極大減少廢水排放量及工業耗水量,符合國家可持續性發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高耗水工業行業的發展,對社會、經濟及自然環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各類生化尾水的深度處理技術中,復合功能樹脂吸附技術是被廣泛使用的處理技術。復合功能樹脂吸附技術可對尾水中各類有機物、無機物進行吸附或離子交換去除,具有濃縮比高,運行成本低,操作簡單的特點。但該技術在工程應用時會產生一定量的樹脂脫附液,該脫附液往往具有高鹽分、高堿度的特征,且含有高濃度、高毒性有機物,可生化性較差。同時,脫附液中含有較大量的脫附劑,如處置不當,在資源浪費的同時往往帶來二次污染。因此,就利用復合功能樹脂吸附技術對各類尾水進行深度處理時產生的樹脂脫附液的妥善處置已成為該類技術發展及使用的瓶頸。
目前,對于含較為單一有機物或無機物且脫附液中物質具有較高價值的樹脂再生脫附液,可采用各種物理及化學過程將脫附液中的有機物或無機物進行分離,用于各種生產環節或制造其它產品。但對于含較為復雜有機物或無機物的樹脂脫附液,往往采用蒸發濃縮的方法將脫附液進行濃縮、固化后填埋,或直接將濃縮液進行焚燒處理。生化尾水中有機物較為復雜,采用復合功能樹脂對生化尾水進行吸附后脫附液中有機物成分復雜,不能直接利用,只能采取蒸發濃縮的方法對其進行濃縮后固化填埋或焚燒處理。同時,由于脫附液中含有大量殘留的樹脂脫附劑,如不能將其有效分離,不僅直接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也進一步加劇了環境污染。
納濾膜是對物質截留性能介于超濾與反滲透之間的濾膜,一般截留分子量小于1000道爾頓,最小分子截留率可達150道爾頓。其不僅可以將大分子量有機物進行有效截留,同時對二價無機離子亦具有良好的截留率。然而,因納濾膜可以使小分子物質濾出,與反滲透膜相比,其濃縮比較高,操作壓力較低,運行成本較低。
發明內容:
1.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復合功能樹脂對生化尾水進行吸附后脫附液中有機物成分復雜,難以利用的現狀,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處理生化尾水樹脂脫附液的回收與處置方法,利用納濾膜進行分離,獲得濾出液及截留液,濾出液直接或經氧化劑氧化后循環使用于樹脂再生,截留液可直接進行濃縮后作為固廢填埋或直接焚燒處理,或采用混凝及加入氧化劑氧化提高可生化性后進入生化處理裝置進行處理;該技術可減少樹脂再生脫附液產量,同時減少樹脂脫附劑使用量,解決樹脂脫附液處置的難題。
2.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處理生化尾水樹脂脫附液的回收與處置方法,其步驟包括:
(1)利用復合功能樹脂對生化尾水進行處理后,無機脫附劑脫附樹脂產生的樹脂脫附液,在溫度15℃至45℃和壓力0.5-2.0MPa條件下進入納濾膜進行分離,獲得濾出液及截留液;濾出液含總有機碳TOC濃度不超過100mg/L的,可直接循環作為樹脂脫附液使用于樹脂再生;截留液可直接進行濃縮后作為固廢填埋或直接焚燒處理,或采用混凝及加入氧化劑氧化提高可生化性后進入生化處理裝置進行處理;
(2)將含總有機碳TOC濃度超過100mg/L的濾出液采用氧化劑進行處理,處理后的濾出液循環使用于樹脂再生。
步驟(1)中納濾膜為耐堿性(耐氫氧化鈉濃度為10-15%(質量分數))的復合納濾膜。所述的納濾膜為截留分子量小于1000道爾頓的高分子膜或無機膜。當納濾膜的截留分子量為150至300道爾頓時效果更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大學,未經南京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3490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多功能異形電橋
- 下一篇:偏置和隨機延遲的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