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中空吹塑成型模頭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910032444.2 | 申請日: | 2009-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284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20 |
| 發(fā)明(設計)人: | 錢賢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家港市普天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9/04 | 分類號: | B29C49/04;B29C47/22;B29C49/78;B29C47/92;F15B11/16 |
| 代理公司: | 張家港市高松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王道林 |
| 地址: | 215614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空 塑成 型模頭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到中空吹塑成型模頭。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中空吹塑成型模頭,其結構包括:模體和設置在模體中的模套以及設置在模套中的模芯,模套與模芯之間設置有流道。這種模頭一旦設計定型,其流道的幾何形狀就被固定下來,不可改變。定型的流道與實際生產(chǎn)需要通常都存在輕微的差異,而且,這種差異會隨著加工速度的加快而被放大,在共擠的情況下,這一差異顯得更為突出,因為在產(chǎn)量增加時,不同層次的融體分布會有明顯的改變。由于流道的幾何形狀不會隨生產(chǎn)線的運行速度的加快而變化,導致各共擠層的厚度公差會變得越來越大,從而影響到成品的質量;而且,流道壁不能按照純線性的方式局部改變流道形狀,使得生產(chǎn)出來的產(chǎn)品的壁厚都是一成不變的,在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既不能通過減小局部壁厚來減輕重量,達到減小成本和提高生產(chǎn)效率的目的;又不能通過增加局部壁厚來增加其強度,以提高產(chǎn)品的質量,提高其使用壽命。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局部調整流道幾何形狀的中空吹塑成型模頭。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中空吹塑成型模頭,包括:模體和設置在模體中的模套以及設置在模套中的模芯,模套與模芯之間設置有流道,模套壁中活動穿設有至少一塊徑向的流道滑塊,每個流道滑塊與設置在模套外壁上的伺服油缸的活塞桿相連。
所述的模套壁中活動穿設有至少兩塊徑向的流道滑塊,所有流道滑塊均勻布置在模套壁中,與之相對應,所述模套的外壁上均勻設置有相對應的伺服油缸。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局部調整流道幾何形狀,一方面滿足了實際生產(chǎn)過程(尤其是共擠的情況下)對流道進行微調之需要;另一方面,可通過減小局部壁厚來減輕重量(通常可減輕10%),達到減小成本和提高生產(chǎn)效率的目的,這在工業(yè)大容器上效果尤為顯著;或者通過增加局部壁厚來增加其強度,以提高產(chǎn)品的質量,提高其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中的伺服油缸的液壓控制原理示意圖。
圖3是流道模塊的布置結構示意圖一。
圖4是與圖3相對應的流道的兩區(qū)減薄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與圖3相對應的流道的兩區(qū)加厚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流道模塊的布置結構示意圖二。
圖7是與圖6相對應的流道的三區(qū)減薄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與圖6相對應的流道的三區(qū)加厚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流道模塊的布置結構示意圖三。
圖10是與圖9相對應的流道的四區(qū)減薄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與圖9相對應的流道的四區(qū)加厚流道。
圖12是同向壁厚均勻的流道的結構示意圖。
圖1至圖12中:1、模體,2、模套,3、流道滑塊,4、模芯,5、伺服油缸,8、流道,9、電機,10、油泵,11、伺服控制器,12、伺服閥,13、濾油器,14、電子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案。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所述的中空吹塑成型模頭,包括:模體1和設置在模體1中的模套2以及設置在模套2中的模芯4,模套2與模芯4之間設置有流道8,如圖3所示,模套2的壁中均勻穿設有兩塊徑向的流道滑塊3,與之相對應,模套2的外壁上均勻設置有兩個伺服油缸5,每個流道滑塊3與伺服油缸5的活塞桿相連。實際應用時,如圖6所示,模套2的壁中可均勻穿設三塊徑向的流道滑塊3,與之相對應,模套2的外壁上均勻設置有三個伺服油缸5,每個流道滑塊3與設置在模套2的外壁上的伺服油缸5的活塞桿相連;如圖9所示,模套2的壁中還可均勻穿設四塊徑向的流道滑塊3,與之相對應,模套2的外壁上均勻設置有四個伺服油缸5,每個流道滑塊3與設置在模套2的外壁上的伺服油缸5的活塞桿相連。
實際使用過程中,可采用圖2所示的液壓控制原理,由伺服控制器11、伺服閥12、濾油器13、電子尺14構成的控制單元的數(shù)量與伺服油缸5的數(shù)量相對應。工作時,電機9驅動油泵10,為液壓線路提供壓力油,伺服控制器11根據(jù)電子尺14反饋過來的流道滑塊3的位置,對伺服油缸5進行控制,即:控制伺服油缸5的活塞桿的伸縮,使得流道滑塊3到達預定的位置。通過這樣的控制,對于采用兩塊流道滑塊3的模頭而言,可以得到圖4、圖5或圖12所示的流道結構;對于采用三塊流道滑塊3的模頭而言,可以得到圖7、圖8或圖12所示的流道結構;對于采用四塊流道滑塊3的模頭而言,則可以得到圖10、圖11或圖12所示的流道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家港市普天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經(jīng)張家港市普天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3244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