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止淤堵的垂直流濕地及污水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29254.5 | 申請日: | 2009-04-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25181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09 |
| 發明(設計)人: | 李瑛瑞;張曉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三鑫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C05F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張蘇沛 |
| 地址: | 210011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止 垂直 濕地 污水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態工程與環境工程相結合的新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是涉及用于較小 型生活污水的生態治理領域。
背景技術
所屬生態工程、環境工程領域內,以往多是單獨應用的,較少有密切組合應用的 案例。如淺灘濕地、人工濕地(又分為垂直流濕地、水平流濕地等)、各種過濾技術, 活性污泥及接觸氧化技術等。
上述各種技術應用均屬于生態工程或環境工程單獨應用,在效果、可操作性、投 資等方面各有利弊。現有垂直流濕地存在1、布水短流嚴重降低了有效池容2、經過 2-3年淤堵后短流系數降至20-30%,污水處理量只能達到原滿負荷運行的30%左右。 本發明可徹底克服上述缺點。
例如:1、自然淺灘濕地的面積負荷低,必須有很大的面積才能取得可見的效果。 2、垂直流濕地、水平流濕地均存在運行2-3年后人工填料嚴重淤堵,大幅度降低效果 等問題。3、各種過濾技術和接觸氧化技術等在非工廠化的自然水體應用時存在可操作 性,投資,運行費用等方面的缺點,難以推廣。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單項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把環境工程和生態工程的單項技術 進行組合,形成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防止淤堵的垂直流濕地,它包括污水調節除雜裝置、濕地床體,其中,所述 濕地床體底部設有脈沖配水裝置,所述濕地床體上部設有脈沖進水裝置,污水通過所 述污水調節除雜裝置后進入脈沖進水裝置,所述脈沖進水裝置與脈沖配水裝置相連。
上述的防止淤堵的垂直流濕地,其進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濕地床體是由濕地填料 和濕地植物組成,所述濕地填料是碎石或其它比表面積大的載體,例如陶粒、粗煤渣、 人工填料等等;所述濕地植物是香蒲、白菖蒲、香根草、花葉蘆竹、水芹,千屈菜、 紅蓼、美人蕉等多種挺水植物和濕生植物進行鑲嵌種植。
上述的防止淤堵的垂直流濕地,其更進一步特征在于:所述脈沖配水裝置是磚砌 配水槽或鋼塑材質的配水管,所述脈沖進水裝置是由泵和脈沖進水器組成。另外,它 還包括原泵提污水池(例如格柵集水池或者格柵渠)和斗型排污閥,所述脈沖配水裝 置通過斗型排污閥與原泵提污水池相連。
同樣道理,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利用上述垂直流濕地處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污水匯集管線匯集污水通過調節除雜后進入濕地床體,在上向流碎石濕地底部設 置脈沖配水裝置上連脈沖進水裝置,泵提污水在脈沖進水器內積累至滿后在短時間內 以脈沖形式大流速脈沖進入濕地底部,周而復始;
經過一段時間后,池內的開啟原泵提污水池內的斗型閥更可脈沖排除上向流濕地 底部的多余污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比傳統垂直流濕地增設了脈沖進水系統,傳統濕地短流系數高,易淤堵等缺點 得以有效克服
2.脈沖進水系統附設反向重力排泥管閥,更徹底防止淤堵。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垂直流濕地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污水匯集管線;2為格柵集水池;3為格柵;4為潛水泵;5為斗型排 污閥;6為配水磚槽(或管);7為脈沖發生器;8為濕地填料;9為溢流至后續處理 或排放。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如圖1所示,為本發明垂直流濕地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防止淤堵的 垂直流濕地結構為,污水匯集管線1收集污水進入污水調節除雜裝置,例如:格柵集 水池2,濕地床體底部設有脈沖配水裝置,例如:配水磚槽(或管)6,濕地床體上部 設有脈沖進水裝置,例如:脈沖發生器7,污水通過所述污水調節除雜裝置除雜后進 入脈沖進水裝置,所述脈沖進水裝置與脈沖配水裝置相連。所述濕地床體是由濕地填 料8和濕地植物組成。所述脈沖配水裝置是磚砌配水槽,所述脈沖進水裝置是由泵和 脈沖進水器組成。
利用上述防止淤堵的垂直流濕地處理污水時,在上向流碎石濕地底部設置脈沖配 水裝置(磚砌配水槽或鋼塑等材質的配水管)上連脈沖進水裝置。潛水泵4提污水在 脈沖進水器內積累至滿后在半分鐘內以脈沖形式大流速脈沖進入濕地底部,周而復始。 傳統濕地短流系數高,易淤堵等缺點得以有效克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三鑫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江蘇三鑫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2925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電滲透脫水的毛刺式電極
- 下一篇:一種超級電容器用活性炭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