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網絡通訊機房智能溫控節能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26564.1 | 申請日: | 2009-05-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76306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金方;肖東;吳滔;張軍;張新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4F11/00 | 分類號: | F24F1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98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網絡通訊 機房 智能 溫控 節能 方法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自動化控制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網絡通訊機房智能溫控節能方法。
二、背景技術
隨著Internet和Intranet的普及和寬帶技術的發展,各大中型企業和院校的網絡節點少則 幾千多則上萬個。由于寬帶網絡的特性(以銅芯為傳輸介質的網線信息傳輸距離最長100m) 以及校園網絡覆蓋的教學辦公區和學生宿舍區信息接入點較密集,因此在每個樓宇內都設有 若干個無人值守的網絡匯聚設備機房(網絡設備間)。這類機房通常相對封閉,機房建筑結構 的保溫性也較好,由此導致機房的網絡有源設備累積發熱量非常大,加之該類機房平時無人 值守,如何保障網絡設備的運行,保持機房的工作溫度相對穩定是一個關鍵因素。通常對這 類無人值守的網絡設備機房的溫度控制大都采用單一空調機制冷的方法,而傳統的機房環境 溫度控制所采用的單一空調機制冷降溫的方法存在以下問題:
1.消耗了大量的電能。
2.長時間的使用空調機縮短了空調機的使用壽命,同時增加了空調機的維護工作量,使 得網絡運維工作量大增。
三、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機房環境溫度控制傳統所采用的單一空調機制冷降溫方法存在的 問題,提供一種網絡機房溫度控制既簡便又節能的方法。該方法使用室外的自然環境作為冷 源,充分利用室外天然氣溫與室內的溫差,以換風機直接將室外冷空氣輸入機房降低室溫為 主,以空調機制冷為輔的方式,自動的交替啟用新風系統或空調機制冷降溫,達到了既保障 網絡設備工作的溫度又延長了空調機的使用壽命,并且顯著節約電能的效果。
實現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通過以下步驟加以解決的。
網絡通訊機房智能溫控節能方法,按圖1程序流程圖,其方法的步驟如下:
步驟1:初始化,分別設定室外溫控器的限值Thout,換氣系統的溫度控制器的限值Thin, 空調機的溫度控制器的限值Tkin;
步驟2:室外溫度傳感器測量室外的溫度;
步驟3:室外的溫度值與室外溫控器的限值Thout比較,若室外的溫度值小于室外溫控器 的限值Thout則轉到步驟4(表明機房內的溫控應由換氣系統承擔),否則轉到步驟8(表明 機房內的溫控應由空調機承擔);
步驟4:啟用換氣系統,獲取換氣系統的溫度傳感器測量的室內溫度值;
步驟5:室內的溫度值與換氣系統的溫控器的限值Thin比較,若室內的溫度值大于換氣 系統的溫控器的限值Thin則轉到步驟6,否則轉到步驟7;
步驟6:開動換氣電風扇換氣降溫,然后轉到步驟5;
步驟7:停止換氣電風扇工作,轉到步驟2;
步驟8:啟用空調機系統,獲取空調機的溫度傳感器測量的室內溫度值;
步驟9:室內的溫度值與空調機的溫控器的限值Tkin比較,若室內的溫度值大于空調機 的溫控器的限值Tkin則轉到步驟10,否則轉到步驟11;
步驟10:開動空調機制冷降溫,然后轉到步驟9;
步驟11:停止空調機系統工作,轉到步驟2。
本發明智能溫控節能方法的基本原理如下:
根據通信部門多年來的統計數據分析,通信行業的運營成本主要是電耗成本,而在電耗 成本中,機房空調的電耗約占總電耗50%以上。節能降耗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盡可能減少高 耗能的空調機的使用時間,合理利用室外天然冷源,盡可能多的使用低功耗的換氣機將室內 網絡設備產生的熱量直接排至室外。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一年中冬、春、秋3季及夏季早晚 時段室外環境溫度較低,甚至遠低于機房內設備需要的工作溫度。因此在不影響機房環境的 前提下,根據機房內外溫度的實際情況因時制宜,充分利用機房室外的自然環境為冷源,當 室外空氣溫度比室內溫度低一定程度時,依靠換氣機將機房內的熱量帶走,實現室內散熱以 降低機房室內溫度;當室外空氣溫度比室內高時,強制啟用空調機制冷降溫以保持設備機房 的溫度達到設備穩定工作所需要的溫度。這樣可以大大的減少空調的使用時間,從而大幅度 降低電能消耗,延長空調機的使用壽命,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其工作流程如圖1所示:
本發明智能溫控節能方法與傳統的單一空調機制冷降溫方法相比較有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未經河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2656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誤判校正電路和光盤驅動器
- 下一篇:一種雙端面切磨兩用巖石加工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