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殼貝類的選育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20509.1 | 申請日: | 2009-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559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張國范;李莉;張守都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沈陽科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周秀梅;許宗富 |
| 地址: | 266071***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貝類 選育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雙殼貝類的選育方法,特別提供了一種雙殼貝類附著期進行的選育方法。
背景技術
雙殼貝類的選擇育種是我國整個雙殼貝類養殖業重要的環節。海灣扇貝(Argopectens?irradians)又稱大西洋內灣扇貝,是雙殼貝類的一種,原產于美國大西洋沿岸,為當地的一種采捕雙殼貝類,1982年從美國引進我國。貝殼扇形,兩殼幾乎相等,殼面呈黑褐色或褐色。海灣扇貝多數分布在海面下3-10m處,性格比較潑辣,耐溫范圍-1-31℃,5℃以下停止生長,10℃以下生長緩慢,18-28℃生長較快;其耐鹽范圍16‰-43‰,適鹽范圍21‰-35‰。海灣扇貝為濾食性動物,對食物的大小有選擇能力,但對種類無選擇能力。主要食物為有機碎屑、懸浮在海水中的微型顆粒和浮游生物,如硅藻類、雙鞭毛藻類、橈足類等。經過8個月,平均殼高能達5-6cm以上,最大個體達7cm左右,生物學最小型為2.2cm。海灣扇貝為雌雄同體,春季培育的苗種,養殖到秋季(殼高達5cm左右)性腺就成熟。性腺局限于腹部,精巢位于腹部外周緣,成熟時為乳白色;卵巢位于精巢內側,成熟時褐紅色,通常性腺部位表面具一層黑膜,在性腺逐漸成熟過程中,黑膜逐漸消失,精巢與卵巢清晰可辨。
海灣扇貝在引進我國后,由于其育苗和養成技術的成功和廣泛的推廣使其很快就成為我國北方海區養殖的支柱產業之一,并在世界上首次形成了海灣扇貝養殖業。很快就在遼寧、山東兩省已經形成了海灣扇貝兩個主要養殖區并發展到河北天津浙江和福建等省。1990年的養殖產量已達20萬噸,近幾年更是達到100多萬噸,為我國沿海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苗種質量不斷下滑,已經嚴重影響整個扇貝養殖業的發展。所以發展一種高效的系統的選育方法勢在必行。
目前雙殼貝類的選擇育種主要是家系選擇和基于成體貝的個體選擇,家系選擇是以整個家系作為一個選擇單位,以各家系被選擇性狀的平均值為標準進行的選擇。個體選擇有時也稱之為混合選擇,以個體表型值為選擇依據對成貝進行選擇。雖然這兩種方法易于理解,應用普遍,但所面對的問題是選育的基礎群體規模小,選育成本高,過程難以操作,選育目標單一等問題。在育苗場普遍應用的“選優”方法有浮選法和濾選法,選擇強度都受到限制。所以目前我國的整個雙殼貝類的養殖業的現狀,上述的選育方法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產業的發展需求,也不能滿足遺傳育種研究的需求。為了適應整個產業規模的快速擴大和健康發展,必須對國內扇貝品種進行全面系統的高效選育。到目前為止還未見到對雙殼貝類在附著期進行大規模選育方法的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適合雙殼貝類附著期進行的高效、大規模的選育方法,克服了現有技術中雙殼貝類選育的基礎群體規模小,選育成本高,過程難以操作,選育目標單一等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該選育方法是在雙殼貝類幼蟲的附著期進行,其中所述的雙殼貝類包括扇貝、牡蠣等附著型和固著型的雙殼貝類。
雙殼貝類在附著期的選育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a.將雙殼貝類的同步受精卵投入到育苗池中培養,發育至面盤幼蟲期;
b.當雙殼貝類幼蟲有30%~40%出現眼點時(眼點eye-spot,眼點是原生動物和低等無脊椎動物的小形而構造簡單的視覺胞器),投入附著基;
c.然后根據顯微鏡下幼蟲胃的顏色和飽滿度,5日齡(就是生長5天)之前的幼蟲投喂金藻,5日齡和5日齡之后的幼蟲每天投喂金藻和硅藻體積比1∶1的混合餌料。金藻個體小,營養豐富,適合投喂1-5日齡的幼蟲;而硅藻個體較大,比較易于大批培養,所以可以和金藻混合投喂5日齡和5日齡之后的幼蟲;每天換水1~2次;
d.再通過顯微鏡對附著基上的幼苗的附著情況和水中未附著的幼蟲情況跟蹤觀察,當附著率在10%-30%時,將附有幼蟲的附著基取出單獨培養;
e.對上述步驟d中取出的幼蟲進行降溫培育,每天降溫1-2℃,直至溫度降至自然海水溫度,直接掛海上養殖。
所述育苗池的水溫控制在10-30℃,氨態氮(氨態氮是由微生物分解土壤中含有動植物遺骸和排泄物的蛋白質與尿酸、尿素等做出的氮源,氨態氮是水相環境中氮的主要形態)不超過200mg/m3;光照在500Lux以下或可以無光照,連續或間斷充氧氣或空氣,使溶氧量不低于5mg/L,pH7.9-8.2,COD不高于2mg/L;
所述面盤幼蟲的密度為5-20個/m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2050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