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油田聚合物驅采出水的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19040.X | 申請日: | 2009-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652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玉江;孫德軍;吳濤;王彪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02 | 分類號: | C02F9/02;C02F9/04;C02F1/66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書剛 |
| 地址: | 250100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田 聚合物 出水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處理油田聚合物驅采出水的方法,屬于水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聚合物驅采油是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保證原油產量的一種驅采方式。聚合物驅采出水含有原油、聚合物和懸浮物,是一種復雜的乳化體系,處理比較困難。目前現有的廢水處理體系難以將其處理到油田回注水的標準,而且一般處理成本較高,存在問題也很多。針對分散油及乳化油的過濾法雖然處理效果較好,而且設備投資也不大,但是濾床要反復沖洗,不適用于油田大量廢水的處理;油田水處理所用旋流器多為靜態旋流器,普遍存在壓降高、小顆粒懸浮物及油的去除效率低的缺陷;電解法效率高,但是耗電量大,成本高,且裝置復雜。近年來,混凝沉降法應用的比較多,但處理分散油及乳狀油為主要特征的聚合物驅采出水仍是困難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油田聚合物驅采出水處理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處理效率高、成本低的油田聚合物驅采出水的處理方法。
本發明的油田聚合物驅采出水的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制備處理劑:取堿廠廢渣白泥和1.5mol/L的鹽酸或體積濃度為15%的稀硫酸,按1g白泥與10ml鹽酸或稀硫酸的比例將白泥在鹽酸或稀硫酸中浸泡12小時,過濾,所得濾液即為需要的處理劑;濾液含鹽量約為100g/L。
(2)對聚合物驅采出水進行水質測試,測試指標為pH值、含油量、懸浮物含量,若pH值不在9.5-12.5之間,則用pH調節劑調節其pH值到9.5-12.5之間,根據含油量、懸浮物含量向聚合物驅采出水中按照5000mg/L-12000mg/L的投加量加入步驟(1)制備的處理劑;
pH調節劑為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氫氧化鎂和碳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
(3)處理劑投加時對聚合物驅采出水進行攪拌,攪拌速度100轉/分鐘-300轉/分鐘,攪拌時間為5分鐘-20分鐘,然后靜置沉降10分鐘-30分鐘;
(4)用石英砂過濾進行后續處理。
攪拌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選擇一個合適的攪拌速度,既有利于藥劑的混合均勻,絮體的形成,又能增加絮體與油滴及懸浮物的碰撞,有利于絮體對油滴、懸浮物的吸附。沉降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出水的懸浮物含量,較短的時間不足以去除生成的絮體,但時間過長,工藝上難以承受。其次,沉降過程還可以通過吸附作用去除一些雜質離子。在正常的處理條件下,處理后的聚合物驅采出水能達到回注水標準。
本發明的特點在于采用堿廠廢渣(白泥)和價格低廉的鹽酸或稀硫酸制備處理劑,而且所需處理條件簡單不苛刻,對不同水質的聚合物驅采出水都有很好的適應性,處理后污水的各項指標能達到油田回注水標準。制備此處理劑的白泥,屬廢物利用,既處理了堿廠廢渣又處理了油田聚合物驅采出水,處理效率高,而且降低了采出水的運行費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取某油田聚合物驅采出水1000mL,經水質分析,其中含油量為536mg/L,pH值為7.6,懸浮物為215mg/L。以氫氧化鈉調節水質pH值為11.6,向污水中按8000mg/L加入用堿廠廢渣白泥和1.5mol/L的鹽酸制備的處理劑,維持攪拌速度為200轉/分鐘,攪拌8分鐘,然后靜置沉降15分鐘,經石英砂過濾處理,進行水質分析,確定達到注入水SY/T5329-94標準,而且水質穩定。本實施例的結果如下表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大學,未經山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1904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