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17201.1 | 申請日: | 2009-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01732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1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月英;李海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月英;李海龍 |
| 主分類號: | A61K36/70 | 分類號: | A61K36/70;A61K36/48;A61K36/898;A61P1/02;A61K31/045;A61K33/28 |
| 代理公司: | 濟南金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趙會祥 |
| 地址: | 262100山東省安丘***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復發 口腔潰瘍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病的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成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復發性口腔潰瘍,患病率居口腔粘膜病之首,大約每5人中就有1人至少發生過一次潰 瘍,且不論男女、任何年齡、任何人均可發生。本病具有周期性、復發性,潰瘍灼痛明顯, 輕者數月發作1次,重者連續發作,此起彼伏,無間歇期,妨礙飲食及言語,嚴重影響患者 的生活質量。目前病因及致病機制仍不明。其誘因可能是局部創傷、精神緊張、食物、藥物、 激素水平改變及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統性疾病、遺傳、免疫及微生物在復發性口腔潰 瘍的發生發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但大部分患者身體健康,無系統性疾病病史。由于病因 不明,診斷完全基于病史及臨床表現,無確切的實驗室指標可作為診斷依據。
有人提出復發性口腔潰瘍發病的因素有遺傳、環境和免疫“三聯因素論”,即遺傳背景 加上適當的環境因素(包括精神神經體質、心理行為狀態、生活工作和社會環境等)引發異 常的免疫反應而出現復發性口腔潰瘍為特征性病損。也有人提出“二聯因素論”,即外援性 感染因素(病毒和細菌)和內源性誘導因素(激素的變化、精神心理因素、營養缺乏、系統 性疾病及免疫功能紊亂)相互作用而至病。
復發性口腔潰瘍病損的早期粘膜上皮細胞內及細胞間水腫,可形成上皮內皰。上皮內及 血管周圍有密集的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隨后有多形核白細胞、漿細胞浸潤,上皮溶解 破潰脫落,形成潰瘍。復發性口腔潰瘍病損的潰瘍期表現為潰瘍表面有纖維素性滲出物形成 假膜或壞死組織覆蓋;固有層內膠原纖維水腫變性、均質化或彎曲斷裂、甚至破壞消失;炎 癥細胞大量浸潤;毛細血管充血擴張,血管內皮細胞腫脹,管腔狹窄甚至閉塞,有小的局限 性壞死區,或見血管內玻璃樣血拴。重型復發性口腔潰瘍病損可深及粘膜下層,除炎癥表現 外,還有小唾液腺腺泡破壞、腺管擴張、腺管上皮增生、直至腺小葉結構消失,由密集的淋 巴細胞替代,呈淋巴濾泡樣結構。
復發性口腔潰瘍一般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圓形或橢圓形潰瘍,具有“黃、紅、凹、痛”的 臨床特征(即病損面覆蓋黃色假膜,周邊有充血紅暈帶,中央凹陷,灼痛明顯)和長短不一 的“發作期(前驅期-潰瘍期)-愈合期-間歇期”周期規律,并且有不治而愈的自限性。臨 床上主要分為三種類型:輕型、重型及皰疹樣潰瘍。由于復發性口腔潰瘍沒有特異性的實驗 室監測指標和病理檢查依據,所以對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診斷主要以病史特點(復發性、周 期性、自限性)及臨床特征(黃、紅、凹、痛)為依據,一般不需要做實驗室檢查及活檢。 對大而深、病程長的潰瘍,應警惕癌性潰瘍的可能,必要時可以做活檢明確診斷。
由于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病因素多,往往是多種因素的綜合結果,加上全身因素在其中 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相關的治療方法很多,但目前仍無根治的特效方法。醫學界對于復發性 口腔潰瘍患者治療的共識是,以減少復發次數,延長間隙期,減輕疼痛,促進愈合為主要目 標。對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的治療原則是:全身治療和局部治療相結合、中醫治療和西醫 治療相結合、生理治療和心理治療相結合。以消除病因、增強體質、對癥治療為主。
復發性口腔潰瘍在中醫學里屬于“口瘡”“口瘍”“口疳”“口破”等范圍。歷代中醫 名家對于此病有不少描述和病因所見,從最早春秋戰國的《黃帝內經》到隋《諸病源候論》、 唐《外臺秘要》、宋《圣濟總錄》、元《丹溪心法》、明《景岳全書》清《醫宗金鑒》、《瘍 醫大全》等等,林林總總,不一而終。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六方面的病因。
1)外感六淫,主要是燥、火兩邪,燥邪干澀,易傷津液,火為陽邪,其性炎上,津傷 火灼,口瘡乃發,所以口瘡多在秋季及氣候突變時容易復發;
2)飲食不節,由于過食辛辣肥厚之品或有偏食偏嗜,致火熱內生,循經上攻,熏蒸口 舌,并常耗傷心肺腎之陰津,以致口瘡之發生;
3)情志太過,患者素日思慮過度,心煩不寐,五志郁而化火,心火亢盛,上炎薰灼口 舌,或心火下移與小腸,循經上攻于口,均可致口舌生瘡;或平素多有郁怒,肝郁氣滯,肝 氣不疏,郁而化火,暗耗陰血,致沖任經脈不調,經行之時,經氣郁遏更甚,肝火旺盛,上 灼口舌而致口瘡;
4)素體陰虧,患者素體陰液不足,或久病陰損,虛火內生,灼傷口舌,乃至口舌生瘡;
5)勞倦內傷,或久病傷脾,脾氣虛損,水濕不運,上漬口舌,而致口瘡;或郁久化熱, 濕熱上蒸,亦可致口瘡。更有甚者,脾氣虛極,傷及脾陽,脾陽不足,寒濕生熱,上漬于口, 而發口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月英;李海龍,未經李月英;李海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1720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砂型轉動重力模具及其鑄造方法
- 下一篇:一種便攜式自動夾切水果采摘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