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輪轂單元表面的熱處理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13102.6 | 申請日: | 2009-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939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3-30 |
| 發明(設計)人: | 薛曉舟 | 申請(專利權)人: | 薛曉舟 |
| 主分類號: | C21D9/34 | 分類號: | C21D9/34;C21D1/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10168 遼寧省沈***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輪轂 單元 表面 熱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汽車上的輪載單元表面熱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輪轂單元是近年開發的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汽車零配件。它是汽車領域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發展方向,特別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車配件供應商DELPffi生產的第三代輪轂單元的開發成功,輪轂單元國產化已成為當務之急,而表面熱處理是輪轂單元制造的關鍵工序;因其零件表面形狀復雜,因此熱處理工藝難度大、要求高,成為了該項目開發研制的關鍵工序。
輪轂單元的關鍵部位性能要求:法蘭根部淬硬層直徑達到Φ64~74的要求;淬硬深度DS=2.25~2.40;淬硬層硬度為HRC58~64;溝徑處淬硬層深度DS=2.45~3.60,淬硬層硬度為HRC60~64;直徑處:淬硬層深度DS=1.0~2.0,淬硬層硬度大于HRC45;未淬硬距離最小為6mm。零件頭部很薄,容易熱透;二臺階尖角和頭部棱邊容易過熱;法蘭根部和直徑大小不同的過濾區(溝道)是不易加熱區域,而要求較深的淬硬層;整個表面要求一次加熱同時淬火而獲得連續的硬化層;通過以上工藝難點分析可知:采用傳統的表面淬火工藝和常用的加熱原理是難以達到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輪轂單元表面的熱處理方法,其要點為輪毅單元關鍵表面熱處理方法是將待淬火工件放入中頻淬火感應加熱爐內,通過中頻感應加熱器加熱,采用大功率、短時間、內噴水方法淬火。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利用中頻淬火感應加熱的熱處理工藝特點,達到了工件幾何尺寸作相應變動的加工過程,方便適用;
2、中頻淬火感應加熱的熱處理工藝對工件的不同軸徑的臺階過渡區以及法蘭盤根部均可獲得理想的淬硬層;
3、中頻淬火感應加熱的熱處理工藝對淬火機床以及零件夾具精度要求不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淬硬層與加熱時間的關系圖。
具體實施方式:
輪毅單元關鍵表面熱處理方法是將待淬火工件放入中頻淬火感應加熱爐內,通過中頻感應加熱器加熱,采用大功率、短時間、內噴水方法淬火工藝。
工藝過程:
根據淬硬層與加熱時間的關系圖(見圖1),查出:DS=23mm時,對應加熱時間為3.3秒(GB要求淬硬層核心部金屬不要太寬的過渡區,所選用加熱時間要短),零件加熱總能量消耗最佳。表面淬火采用中頻電源較適宜。因此設備功率選擇要大于130kw,即設備選用功率130kw或180hiv均可.
為保障加熱工件各部位包括法蘭盤根部、溝道(臺階軸過渡區)、工件外圓表面加熱均勻,內噴水方法是采用從輪轂單元的頭部和內孔采取噴水冷卻的工藝措施。
經過質量檢查結果完全達到圖紙要求和符合GB標準HTS004。(由于GB標準HTS004金相組織沒有分級,且目前沒有1070鋼對應的感應淬火金相檢驗標準;標準適用范圍:中碳碳素結構鋼和中碳合金結構鋼制造的機械零件,經高、中頻感應淬火后金相組織及有效硬化層深度的檢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薛曉舟,未經薛曉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1310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