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白熱汽化強對流燃燒鍋爐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11124.9 | 申請日: | 2009-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58644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張際新;邴志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際新;邴志林 |
| 主分類號: | F24H1/44 | 分類號: | F24H1/44;F24H9/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22621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白熱 汽化 對流 燃燒 鍋爐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燃煤常壓鍋爐,特別是燃料能充分燃燒,熱效率高、受熱面積大、節省燃料的白熱汽化強對流燃燒鍋爐。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銷售的鍋爐都是采用傳統的燃燒方法,結構大多是有爐體,爐體內空間形成燃燒室,燃燒室下有通風口、爐箅、爐灰室和爐門,與燃燒室相連接有排煙管;在爐體上端有燃料入口,爐內燃燒室排布有水管,與水管相接有回水口和熱水出口。使用時,通過燃料入口將煤置入,煤燃燒所產生的煙氣(熱量)對水管加熱,水管中的熱水從熱水出口進入供熱系統,散熱后經回水管的水返回到燃燒室加熱,如些反復循環。但目前鍋爐在應用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①燃燒不充分,排放煙塵大,由于出火口在上方,燃料在底部,產生的煙氣到上部燃燒不充分;②燃料將上燃燒層與可燃氣體隔絕使可燃氣白白流失掉,流失煙氣中還含有SO2等有害成份而造成污染;③目前大型鍋爐的末端排出口都連接凈化裝置,且造價昂貴,增加了用戶安裝生產成本,其結果是只能減排,不能節能;④熱量利用率低,使受熱面積相對較小,如若達到理想的供熱效果,必需燃燒大量的燃煤,造成浪費能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燃燒充分、熱利用率高、傳熱速度快、節能且無污染、可用煤炭、秸桿等燃料燃燒的白熱汽化強對流燃燒鍋爐。
本發明依據的工作原理是:爐子底部燃燒層達到白熱狀態時產生的煙氣是純可燃氣,這種可燃氣如果與煙氣充分結合會達到接近100%的燃燒效果。白熱汽化控氧燃燒就是把燃料、氧氣、可燃煙氣、白熱燃燒層適當調解在一起的燃燒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技術構思,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白熱汽化強對流燃燒鍋爐,包括有爐體、燃燒室[5]、進風口[3]、供氧口[6]、出火口[12]、爐箅子[10]組成的控氧燃燒機構,有整體水套[2]與帶孔道水套組成的吸熱循環機構,其特征是:位于爐體一側的燃燒室[5]底部與整體水套[2]相鄰設有出火口[12],出火口與整體水套[2]圍成的吸熱室[15]相通,吸熱室[15]內布設帶孔道水套且孔道與吸熱室相通,燃燒室內空心爐條組成的爐箅子[10]與整體水套[2]相連通,燃燒室[5]底部前方設有供氧口[6],整體水套[2]循環間隙的末端與爐體廢氣出口[1]連通。
本發明設計的吸熱循環結構為:主要由整體水套[2]與帶孔道水套組成吸熱循環機構,由整體水套[2]圍成吸熱室[15],吸熱室[15]內帶孔道水套是由若干組邊孔水套[14]和中心孔水套[13]組成,將吸熱室間隔且相通成為若干小吸熱室,水套[13、14]之間交替平行排布,水套[13、14]之間的孔位相互交錯。在出火口[12]與吸熱室入口處設有擋火網[11]。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節能減排。利用白熱汽化燃燒原理,使燃料充分燃燒,燃燒率可達95%,可節能46~70%,與傳統燃燒方法相比鍋爐減少排放煙塵90%以上,達到直接減排,無需凈化裝置;
2、采用錯孔吸熱技術,其吸熱效果可根據錯孔水套的層數加以控制,持續燃燒,放熱量大,鍋爐始終處于猛烈的燃燒狀態,無論燃燒室內添加多厚燃料都不影響正常燃燒;
3、燃料利用廣泛,本鍋爐可用煤炭、秸桿、木材等一切固體可燃物進行燃燒,其效果不變,可設計成0.5噸以上大中型鍋爐,實用安全性好;
4、多向可控供氧,此鍋爐在燃燒時底部始終處于白熱燃燒狀態,使產生的可燃煙氣能夠在多向供氧的條件下充分燃燒;白熱燃燒層與可燃氣始終密切接觸,可燃氣中基本不含SO2。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沿A-A向剖視圖。
圖3為空心爐箅剖視圖。
圖4為中心孔水套結構示意圖。
圖5為邊孔水套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具體實施方案作詳細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際新;邴志林,未經張際新;邴志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1112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