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投影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07481.8 | 申請日: | 2009-0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56424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14 |
| 發明(設計)人: | 林明坤;吳宗訓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佳世達光電有限公司;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3B21/00 | 分類號: | G03B21/00;G03B27/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11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投影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投影裝置,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具廣角特性的投影裝置。
背景技術
對于大會議室或演講會場等較大的投射空間,通常必須搭配較大的投影畫面。然而,投影裝置的投影畫面大小受限于投影鏡頭的結構設計。也因此,廣角投影鏡頭已應用在投影裝置中。然而,傳統上廣角投影鏡頭多是采用一次成像的原理制作,此技術通常會導致前群鏡片太大或是需要搭配其它例如是反射面鏡或是具有特殊鏡面的透鏡,使得制作成本偏高,且較不易為市場所接受。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投投影裝置,其具備超廣角的特性,且具有組裝簡易、制造成本較低等的優點。
根據本發明,提出一種投影裝置,用以將一影像投射至一投影幕上,此投影裝置包括投影鏡頭與影像產生裝置。影像產生裝置具有光閥。投影鏡頭包括第一群透鏡與第二群透鏡。第一群透鏡具有成像光軸與第一有效折射率。第二群透鏡具有第二有效折射率,且第二群透鏡設置于第一群透鏡與光閥之間。光閥傳遞影像產生裝置產生的一投射光至投影鏡頭,而投射光透過第二群透鏡產生一中間影像。中間影像再透過第一群透鏡聚焦于投影幕上產生一影像。影像的中心與光閥的中心位在成像光軸的同一側,而中間影像的中心則位在成像光軸的另一側。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內容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為依照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投影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施例投影裝置應用二次成像概念的示意圖。
圖3是廣角鏡組于不同焦距下的光路模擬圖。
圖4是圖1的投影裝置于表1的參數條件下投影的模擬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其未依照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投影裝置的示意圖。投影裝置10包括一投影鏡頭100與一影像產生裝置200。影像產生裝置200具有一光閥210用以提供一影像投射光至投影鏡頭100,其例如是一數字微鏡組件(digitalmicro-mirror?device,DMD),但并不以此為限,任何達到此功能的裝置皆可采用。投影鏡頭100包括第一群透鏡110與第二群透鏡120,其中,第二群透鏡120設置于第一群透鏡110與光閥210之間。第一群透鏡110具有一成像光軸Ix與一第一有效折射率(effective?refractive?power)。第二群透鏡120具有一第二有效折射率。如圖1所示,投影鏡頭100更包括一第三群透鏡130,其設置在第一群透鏡110與第二群透鏡120之間,并具有一第三有效折射率。本實施例的第一群透鏡110、第二群透鏡120與第三群透鏡130分別具有的第一有效折射率、第二有效折射率與第三有效折射率皆為一正有效折射率。
并請參照圖2,其為本實施例投影裝置應用二次成像概念的示意圖。光閥210設置在位置P1,其投射光入射至投影鏡頭100后,在位置P2會先產生倒立的一中間影像,接著,此中間影像會再次透過投影鏡頭100,以于位置P3的投影幕上形成一放大的正立影像。
在圖1中,光閥210傳遞影像產生裝置200產生的一投射光至投影鏡頭100,而投射光透過第二群透鏡120會產生中間影像。第三群透鏡130會傳遞此中間影像至第一群透鏡110,其目的在使投射光至第一群透鏡110時偏離成像光軸Ix距離縮小。中間影像再透過第一群透鏡110聚焦于投影幕300(見圖2)以產生一影像。本實施例的投影鏡頭100使影像的中心與光閥210的中心位在成像光軸Ix的同一側,而中間影像的中心則位在成像光軸Ix的另一側。以下逐一說明各群透鏡的構成。
第一群透鏡110是一廣角鏡組(wide?angle?lenses),其有效焦距Fw的范圍較佳為4mm≤Fw≤7mm。并請參照圖3,其為廣角鏡組于不同焦距下的光路模擬圖。由于當有效焦距Fw小于下限4mm時(參考最下方的圖例),投影鏡頭100的總長度將快速增加,造成成本增加,且廣角鏡組的設計較為困難。而當有效焦距Fw大于上限7mm時(參考最上方的圖例),會造成廣角鏡組的透鏡過大,也會造成制造上的困難以及成本的增加,此外,也會造成其它二群透鏡130、120的干涉問題。因此,較佳地限定有效焦距Fw位在4mm至7mm的范圍內,可避免上述問題。如圖1所示,第一群透鏡110由數個透鏡組成,如透鏡L1至L6。以較佳的實施方式而言,透鏡L1為一凸凹透鏡,透鏡L2為一雙凹透鏡,透鏡L3為一凸凹透鏡,透鏡L4為一雙凸透鏡,透鏡L5為一凹凸透鏡,而透鏡L6也為一凸凹透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佳世達光電有限公司;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蘇州佳世達光電有限公司;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0748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高安全性移動存儲器及其數據處理方法
- 下一篇:一種車橋耦合動力實驗模型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