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力轉換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01979.3 | 申請日: | 2009-0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99736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8-05 |
| 發明(設計)人: | 花澤昌彥;滝澤將光;鈴木究 | 申請(專利權)人: | 富士電機系統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2M7/48 | 分類號: | H02M7/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龍 淳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力 轉換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力轉換裝置,其將轉換為任意頻率及振幅的單相交流 電壓并輸出的各個單位逆變器的輸出端串聯多級連接。
背景技術
圖7是表示當使用3組這種電力轉換裝置形成三相逆變器時的現有技術 的電路結構圖。
在該圖中,符號10是包含具有1個二次繞組或多個相互絕緣的二次繞組 的1臺或多臺變壓器的變壓器電路。符號11~13、21~23、31~33是圖8所示 的電路結構的單位逆變器。符號40是用來控制串聯多級連接單位逆變器的電 力轉換裝置整體的控制裝置,是生成用來將單位逆變器11~13、21~23、31~ 33分別控制為所希望狀態的電壓指令或PWM脈沖指令的控制裝置。
圖7所示的電路結構中,各單位逆變器11、21、31輸出的一端相互連接, 同時,串聯多級連接各單位逆變器11~13的輸出端,形成三相逆變器的U相。 并且,串聯多級連接各單位逆變器21~23的輸出端,形成三相逆變器的V相。 串聯多級連接各單位逆變器31~33的輸出端,形成三相逆變器的W相。
另外,作為圖7所示的變壓器電路10,采用9臺具有1組二次繞組的三相 變壓器的結構、3臺具有3組相互絕緣的二次繞組的三相變壓器的結構、1臺 具有9組相互絕緣的二次繞組的三相變壓器的結構等。
圖8是圖7所示的單位逆變器的電路結構圖。
該單位逆變器的主電路由三相橋接二極管的整流電路RC以及逆變器電 路INV形成,其中,將用來平滑該整流電路RC的輸出電壓的電容器C和作為 自消弧型半導體元件的IGBT(絕緣柵雙極晶體管)Q1~Q4以及二極管D1~ D4的逆并聯電路單相橋接,構成逆變器電路INV。
并且,該單位逆變器配備有控制電路CTR,該控制電路CTR用來執行基 于來自圖7所示的控制裝置40的電壓指令或PWM脈沖指令的PWM(脈沖寬度 調制)運算或分配運算。由該控制電路CTR生成分別輸出至IGBT?Q1~Q4的 驅動信號。這些驅動信號由柵極驅動電路GDU轉換為分別輸出至IGBT?Q1~ Q4的導通(ON)/截止(OFF)信號。
即,在該單位逆變器中,按照基于所述導通/截止信號的逆變器電路INV 的切換操作,轉換為所希望的頻率及振幅的單相交流電壓。
圖9A和圖9B是表示圖8所示的電路結構的單位逆變器的組成結構概念 的示意性外形圖,其中圖9A是平面圖,圖9B是正面圖。
在該圖中,CTR、RC、INV等記號、名稱與圖8所示相同。如圖所示, 單位逆變器從前面側起按整流電路RC、逆變器電路INV、柵極驅動電路GDU 的順序配置。形成整流電路RC、逆變器電路INV的半導體元件搭載在圖示的 冷卻鰭片上。在單位逆變器的前面側中央,設置從圖7所示的變壓器電路10 接受供電的交流輸入端子101,在交流輸入端子101的兩側,分別設置作為圖 8所示的“輸出1”、“輸出2”的第一輸出端子102、第二輸出端子103。而 且,逆變器電路INV與輸出端子102、輸出端子103分別通過第一導線102a、 第二導線103a連接。
從該圖還明顯得出,交流輸入端子101、第一輸出端子102、第二輸出端 子103等的面向外部的連接端子之類全部配置在前面,以便能夠在該單位逆 變器設置在殼體內的狀態下,執行保養/檢修。
下面列出與本申請的發明相關聯的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00-92855號公報(段落0006~0008、圖14~18)
圖10是在圖7所示的三相逆變器中,當將圖8、圖9A及圖9B所示結構的單 位逆變器用作單位逆變器11~13、21~23、31~33時殼體內的局部配置圖。 如該圖所示,單位逆變器分別按各相,在殼體內配置在縱方向,通過匯流條等 的導體201、202、203連接各個單位逆變器的輸出端子102和輸出端子103。
從該圖還明顯得出,連接單位逆變器11的輸出端子102和單位逆變器12 的輸出端子103之間的導體202、連接單位逆變器12的輸出端子102和單位逆 變器13的輸出端子103之間的導體202、連接單位逆變器21的輸出端子102和 單位逆變器22的輸出端子103之間的導體202等沿左右方向走線。因此,其配 線長度變長,其結果是,存在配線材料的成本上升及制造工時上升的問題。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富士電機系統株式會社,未經富士電機系統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0197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動機控制裝置和電動機的絕緣惡化檢測方法
- 下一篇:車輛交流發電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