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初始網絡接入的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01500.6 | 申請日: | 2009-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784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7-14 |
| 發明(設計)人: | 常俊仁;李亞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74/08 | 分類號: | H04W74/08;H04W48/10;H04W72/04;H04W88/02;H04W88/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518129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初始 網絡 接入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初始網絡接入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LTE-Advanced(Long?Term?Evolution?Advanced)是LTE技術的進一步增強, 以繼續保持3GPP(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在 未來4G標準中的絕對競爭優勢。目前的LTE-Advanced系統要求:LTE的UE (User?Equipment,用戶設備)能夠在LTE-Advanced系統上正常運行;同時, LTE-Advanced的UE也要求能夠在LTE的系統上運行。
另外,為了滿足IMT-Advanced(Internation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 Advanced,國際移動通信系統的進一步增強)的要求,3GPP?LTE-Advanced系 統目前已經同意引入載波匯聚技術來對系統帶寬進行擴展,以支持高達1Gbps 的峰值數據速率。其中,載波匯聚的主要思想就是將多個組成載波匯聚成一個 高于20M的載波,以支持較高的數據速率。例如,下行帶寬可以由5個20M的 載波匯聚而成。
在任何一個無線通信系統中,UE的初始網絡接入過程都是非常關鍵的過 程。在LTE-Advanced系統中,UE的初始網絡接入過程,主要通過以下步驟實 現:
1)UE進行小區搜索,并找到一個臨時的組成載波;
2)UE從所述臨時的組成載波上接收BCH(Broadcast?Channel,廣播信道), 并從所述BCH上獲取系統信息以及PRACH(Physical?Random?Access?Channel, 物理隨機接入信道)資源信息等;
3)UE在所選擇的PRACH資源上發送preamble(前導碼),同時接收隨機 接入響應消息;
4)UE向eNodeB(基站)發送調度的上行傳輸消息,其中包含有UE的能 力信息;
5)UE接收eNodeB反饋的競爭解決消息,該競爭解決消息中包含有eNodeB 根據所述能力信息為UE分配的新的上下行載波對的信息;
6)UE移動到新分配的上下行載波對上,并向eNodeB報告。
在實施本發明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
UE在進行小區搜索時具有一定的隨機性,UE選擇到一個臨時的組成載波, 并根據該臨時組成載波上的PRACH資源發送上行消息;但是,eNodeB此時并 不知道UE所選擇的是哪個組成載波,為了使UE能夠安全地接收到eNodeB發 送的消息,eNodeB需要在多個組成載波上同時發送同一個下行消息。這樣,由 于多個組成載波上重復發送了同樣的消息,使得下行無線資源造成了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初始網絡接入的方法及裝置,用以解決現有 LTE-Advanced系統中初始網絡接入過程中的資源浪費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初始網絡接入的方法,包括:
接收來自終端的所述終端正在監聽的下行載波的信息;
在所述下行載波上向所述終端發送消息。
一種終端設備,包括:
發送模塊,用于向基站發送消息,所述消息中包含終端設備正在監聽的下 行載波的信息;
接收模塊,用于接收所述基站通過所述下行載波發送的消息。
一種基站,包括:
接收模塊,用于接收來自終端的消息,所述消息中包含所述終端正在監聽 的下行載波的信息;
發送模塊,用于在所述下行載波上向所述終端發送消息。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初始網絡接入的方法及裝置,通過為基站指定下行載 波或者將終端當前所監聽的下行載波告知基站,從而使基站在發送下行消息的 時候,無需在多個組成載波上同時發送同一個消息;從而避免基站需要向多個 組成載波重復發送相同消息的情況,減少下行無線資源的浪費。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 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 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0150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