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治療燒燙傷制劑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910001076.5 | 申請日: | 2009-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91609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磊 |
| 主分類號: | A61K36/739 | 分類號: | A61K36/739;A61P17/02;A61K31/04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4324安徽省宿州***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燙傷 制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制劑,是一種以中藥為原料治療燒燙傷的復方中藥制劑,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在生產(chǎn)生活中,燒燙傷是常見的機體損傷,燒燙傷病程中,疼痛、滲出、感染、疤痕及愈合時間長,都是較難解決的難題。現(xiàn)有治療燒燙傷技術中,大多采用麻醉、激素、抗生素、物理干燥及植皮等西醫(yī)手段,容易引起神經(jīng)水腫,繼發(fā)感染、脫水、排異反應(異體植皮時)及體內(nèi)微生物群失調等不良反應,中醫(yī)手段也局限在油膏劑或水粉劑外涂方面,和傷處難融合起效慢,仍然不能很好解決滲出等難題。本發(fā)明人通過多年觀察、實踐,總結出了解決以上難題較為有效合理的中藥制劑。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解決燒燙傷疼痛、滲出、感染、疤痕及病程長的難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復方中藥制劑,具有減輕疼痛、抑制滲出、抗感染、愈合快、不留疤痕、無毒副作用和成本極低廉、治療簡單的特點。本發(fā)明由以下成份構成,每100份中含:元胡20份,地榆40份,虎杖30份,黃連7份,冰片3份,上述成份可制成乳劑,也可制成油膏劑、水溶性膏劑、乳化劑或噴劑、噴粉劑。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制劑可治療燒燙傷,也可治療其他創(chuàng)傷,及術后傷口不愈合等。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對面積不限的一度燙傷,可用油膏劑、水溶性膏劑或乳化劑。其制備方法是:取元胡20份、地榆40份、虎杖30份、黃連7份,烘焙極干燥后粉碎成極細粉末狀,再加入細粉末狀冰片3份,以適量白凡士林或單硬脂酸甘油脂等調勻,涂敷于清潔后傷處暴露即可,無需投用抗生素及另外藥物,也無需無菌環(huán)境,一次治療兩到四天即愈。
實施例2:對于二度及以上燒燙傷,可用散劑,其制備方法是:取元胡20份、地榆40份、虎杖30份、黃連7份,烘焙極干燥后粉碎成極細粉末狀,加入細粉末狀冰片3份,混合均勻后成散劑,直接撒布于處理后的傷處,“處理后”是指:有水泡時,剪除水泡,以藥棉沾干滲液;有死皮或臟物時,去除死皮或臟物并以生理鹽水沖洗干凈;有酸、堿、油脂或其他腐蝕性液固體時,作相應處理無殘留。
若燒燙傷面積較大,已有脫水跡象時,可先補充水和電解質,同時處理傷處,再以本發(fā)明散劑撒布于傷處治療,以后則單獨應用本散劑治療即可,無需包扎、抗生素、無菌環(huán)境等,直至痊愈,深二度以下燒燙傷可不留疤痕。
實施例3:取元胡20份、地榆40份、虎杖30份、黃連7份稍加粉碎,用適量乙醇浸泡,將濾紙過濾后的液體灌裝在壓力容器中,加入適當氣壓做成噴劑,需要時直接噴于傷處,適用于一度燒燙傷。
實施例4:將取元胡20份、地榆40份、虎杖30份、黃連7份、冰片3份,粉碎成極細粉末,裝入壓力容器中,加入適當氣壓,做成噴粉劑,需要時直接噴于傷處,適用于二度及以上燒燙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磊,未經(jīng)張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0107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