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棒狀桿菌從含有甘油的碳源中生產發酵產品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80003116.3 | 申請日: | 2008-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17038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30 |
| 發明(設計)人: | 趙光命;崔炅旿;裴賢愛 | 申請(專利權)人: | CJ第一制糖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樓高潮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桿菌 含有 甘油 碳源 生產 發酵 產品 方法 | ||
1.具有SEQ.ID.NO:9所示的來自白喉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NCTC13129的核苷酸序列的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a), 該棒狀桿菌中轉化有促進甘油利用的基因復合體glpDFK。
2.具有SEQ.ID.NO:3所示的來自白喉棒狀桿菌NCTC13129的核 苷酸序列的棒狀桿菌,該棒狀桿菌中轉化有促進甘油利用的基因復合 體glpDFK。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棒狀桿菌,其特征在于,該棒狀桿菌選 自由谷氨酸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保藏號為 KFCC-11112的谷氨酸棒狀桿菌SM5和保藏號為KFCC-10881的谷氨 酸棒狀桿菌CF905所構成的組中。
4.利用甘油生產發酵產品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在含有作為碳源的甘油或部分甘油的培養基中接種并培養轉化有 促進甘油利用的基因復合體glpDFK的棒狀桿菌,該glpDFK是編碼 促進甘油攝取蛋白的基因glpF、編碼利用ATP進行磷酸化作用產生 甘油-3-磷酸的甘油激酶的基因glpK以及編碼通過氧化甘油-3-磷酸 產生二羥基丙酮-3-磷酸的甘油-3-磷酸脫氫酶的基因的基因復合體, 并從該培養物中分離發酵產品。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lpDFK為 SEQ.ID.NO:9所示的來自白喉棒狀桿菌NCTC13129的核苷酸序列。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lpDFK為 SEQ.ID.NO:3所示的來自白喉棒狀桿菌NCTC13129的核苷酸序列。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化通過含有基因 復合體glpDFK的載體實現。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化通過以電脈沖 的方法將質粒引入棒狀桿菌的方式來實現,其中的質粒為從轉化了含 基因復合體glpDFK的載體的宿主細胞中所獲得。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細胞是保藏號 為KCCM?10834P的大腸桿菌(E.coli)CO02-0014。
10.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狀桿菌選自由 谷氨酸棒狀桿菌、保藏號為KFCC-11112的谷氨酸棒狀桿菌SM5和保 藏號為KFCC-10881的谷氨酸棒狀桿菌CF905所構成的組中。
11.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酵產品為谷氨 酸或賴氨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CJ第一制糖株式會社,未經CJ第一制糖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8000311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