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分光器有效
| 申請號: | 200880000511.6 | 申請日: | 2008-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415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03 |
| 發明(設計)人: | 柴山勝己 | 申請(專利權)人: | 浜松光子學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1J3/02 | 分類號: | G01J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龍 淳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光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封裝件內收納分光模塊而構成的分光器。
背景技術
分光器是利用棱鏡及衍射光柵等的分光部將作為測定對象的光分 解成各光譜成分的光學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依據此種分光器, 利用光檢測元件檢測被分光部分光的光的光譜成分,從而可知光的波 長分布及特定波長成分的強度等。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145794號公報
發明內容
近年來,一直在進行著適用于各式各樣的分光測定裝置及測定系 統的小型分光器的開發。在小型分光器中,有必要以高的位置精度配 置光入射部、光檢測元件、分光部等的各光學要素,并使封裝件緊密 化。此種小型分光器不管在何種使用場所,均可當場進行光分析,可 使用于環境測量、水果等的甜度確認、打印機等的色補正等。因此, 會因使用環境的不同,將振動及熱的負荷施加至分光器,而有可能對 各光學要素的位置精度造成影響。當位置精度不良時,分光器會使對 象光在不需要的部位發生透過或反射而變成雜散光,不能獲得正確的 分光特性。從而,特別是在小型分光器中,為應對各式各樣的使用環 境,要求高的可靠性。
在上述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具備安裝有各種光學元件的光學臺、 及收納此光學臺的容器的分光器。在此分光器中,光學臺具有安裝光 學元件的元件安裝部、及固定于容器的容器固定部,元件安裝部是以 懸臂梁構造形成于容器固定部。
將此種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分光器小型化的情形下,容器的 內壁面與所收納的各種光學元件的間隔會變得更窄。并且,由于元件 安裝部是以懸臂梁構造形成于容器固定部,故振動及熱的負荷被施加 至分光器時,光學元件會與容器的內壁面接觸,有時有發生破損的憂 慮。另外,由于光學元件的位置精度變差而產生雜散光,故不能獲得 正確的分光特性。
因此,本發明是鑒于此種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維持 可靠性特別是可維持正確的分光特性的同時能實現小型化的分光器。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分光器的特征在于,具備:封裝件, 其具有使光入射于內部的入射口,且由樹脂所形成;導線,其埋入于 封裝件中;分光模塊,其被收納于封裝件內。其中,分光模塊包含: 使從入射口入射的光透過的本體部;將透過本體部的光分光而反射的 分光部;以及,光檢測元件,其電連接于導線,用于檢測被分光部分 光而反射的光。并且,在向特定方向的本體部的移動被封裝件的內壁 面限制的狀態下,分光模塊被封裝件所支撐。
在此分光器中,在向特定方向的本體部的移動被封裝件的內壁面 限制的狀態下,分光模塊被封裝件所直接支撐,故在謀求小型化的情 形下,也可確實地支撐分光模塊,并可充分確保封裝件的入射口、分 光模塊的分光部以及光檢測元件彼此的位置精度。另外,由于導線被 埋入于封裝件中,故例如以引線接合法等連接導線與光檢測元件時, 可使封裝件本身扮演基座的角色,故可防止分光模塊的破損及移位等。 由此,可維持可靠性,特別是維持正確的分光特性,并且可實現小型 化。
另外,在本發明的分光器中,優選:本體部包含具有規定的面的 基板、和設置于規定的面與分光部之間的透鏡部;在封裝件的內壁面, 以包圍規定的面的外緣的方式設有階差部;階差部限制向規定的面的 平行方向及垂直方向的基板的移動。此時,由設置于封裝件的內壁面 的階差部限制向規定的面的平行方向及垂直方向的基板的移動,故在 將分光模塊安裝于封裝件上時,可同時施行分光模塊的支撐與定位。 由此,可謀求組裝作業的效率化,并能夠更進一步提高零件彼此的位 置精度。另外,所謂“規定的面的平行方向”是指相對于規定的面大 致平行的至少一個方向,所謂“規定的面的垂直方向”是指相對于規 定的面大致垂直的至少一個方向。
另外,在本發明的分光器中,優選階差部在規定的面的平行方向 上具有與基板分離的部分。此時,可利用階差部分離的部分一面夾持 基板,一面進行組裝作業,故可提高作業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浜松光子學株式會社,未經浜松光子學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8000051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