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內旁通管氣力輸送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300203.2 | 申請日: | 2008-0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90867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2-04 |
| 發明(設計)人: | 周吉凱;彭仁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攀枝花市富輝工貿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57/06 | 分類號: | F16L57/06;F16L9/19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劉世平 |
| 地址: | 617000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旁通 氣力 輸送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輸送管道,尤其是涉及一種輸送粉體物料的內旁通管氣力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內旁通管氣力輸送裝置是指在壓縮空氣的作用下,使粉體物料沿輸送管流動的粉體輸送裝置,由主輸送管和內旁通管組成,內旁通管上設有引流-阻尼隔板,通過輸送管道的自調節實現飛灰的紊流狀態輸送,如圖1所示。如專利號為ZL00252199.7,名稱為內旁通輸送管的專利,可很好地實現粉體材料遠距離的輸送,但該種管道中的內旁通管一直處在粉塵顆粒沖刷中,其管道入口處(即內旁通管的端部)的磨損很快,一個月的磨損量在30mm左右。一方面造成大量的修復工作,影響輸送效率,另一方面造成外管上部吹穿,粉塵飛揚造成環境污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有效防止管道入口處磨損的內旁通管氣力輸送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內旁通管氣力輸送裝置,包括固定連接為一體的主輸送管與內旁通管,在內旁通管的入口處固定設置有防磨裝置。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防磨裝置的迎風面設置為球面。
進一步的是,所述迎風面上任意一點的法向沖擊夾角大于或等于45°。
進一步的是,在迎風面上覆蓋有陶瓷層。
進一步的是,在防磨裝置內設置有加強孔,陶瓷層深入到加強孔內。
進一步的是,所述陶瓷層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或等于Ra0.8μm。
進一步的是,在防磨裝置上設置有與內旁通管的內徑相適配的導向連接端,導向連接端與防磨裝置之間通過臺階過渡。
進一步的是,所述迎風面的中心線垂直相交于內旁通管的軸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的防磨裝置,使得粉體物料從入口進入時是沖刷在防磨裝置上,避免造成對內旁通管的直接沖刷,可有效延長管道的維護與更換周期,從而增加管道的利用時間,提高了管道的輸送效率,并可有效防止管道磨穿后粉塵四處飛散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尤其適合在粉體物料的輸送中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內旁通管氣力輸送裝置結構簡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圖。
圖3是圖2的左視圖。
圖4是防磨裝置的結構簡圖。
圖5是圖4的左視圖。
圖6是圖4的俯視圖。
圖中標記為:主輸送管1、內旁通管2、防磨裝置3、迎風面4、陶瓷層5、加強孔6、導向連接端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內旁通管氣力輸送裝置,包括固定連接為一體的主輸送管1與內旁通管2,在內旁通管2的入口處固定設置有防磨裝置3。通過設置的防磨裝置3,粉體物料從入口進入時,首先是沖刷在防磨裝置3上,從而可防止對管道造成直接沖刷,延長管道的維護與更換周期,從而增加管道的利用時間,提高了管道的輸送效率,并可有效防止管道磨穿后粉塵四處飛散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其中防磨裝置3固定設置在內旁通管2上的形式可以是通過焊接、螺紋連接等形式實現。
為實現更好的防磨效果,所述防磨裝置3的迎風面4設置為球面。這樣粉塵沖刷在球面上后,球面對風力的阻力較小,可有效減小沖刷帶來的影響。而通過對內旁通管磨損機理的分析,得出粉塵顆粒對法向沖擊角≥45°的球面形狀的物體磨損率最小,故將所述迎風面4上任意一點的法向沖擊夾角設置為大于或等于45°,這樣可進一步減輕粉體物料沖刷所帶來的影響。其中,法向沖擊夾角指的是球面上的任意一點的粉塵沖擊方向與該點處的法向之間較小的那個夾角。
為了能更好增強防沖刷能力,在迎風面4上覆蓋有陶瓷層5。陶瓷層5具有很好的防沖刷能力,從而提高了防磨裝置3的防磨能力,進而提高了管道的使用壽命。
為增強陶瓷層5與迎風面4的結合強度,防止陶瓷層5從迎風面4上脫落,在防磨裝置3內設置有加強孔6,陶瓷層5深入到加強孔6內。這樣,迎風面4上的陶瓷層5與加強孔6內的陶瓷層5形成一體結構,加強孔6內的陶瓷層5可對迎風面4上的陶瓷層5起到一定的牽制作用,可有效防止陶瓷層5從迎風面4上脫落。在設置加強孔6的同時,也可以在迎風面4上設置滾花,增強迎風面4的表面粗糙度,進一步增強陶瓷層5與迎風面4的結合強度。
為減少粉體氣流沖刷陶瓷層5表面造成陶瓷層5的應力集中而從迎風面4上剝離,所述陶瓷層5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或等于Ra0.8μm。表面粗糙度越小,越不易引起陶瓷層5表面的應力集中,大大增強陶瓷層5的使用壽命。
為保證防磨裝置3與內旁通管2的軸向對中良好,在防磨裝置3上設置有與內旁通管2的內徑相適配的導向連接端7,導向連接端7與防磨裝置3之間通過臺階過渡。在裝配防磨裝置3時,導向連接端7伸入到內旁通管2的管壁內,并通過過渡臺階與內旁通管2相配合,使得防磨裝置3與內旁通管2在軸線方向上基本適配,可對內旁通管2進行有效的保護;同時可將輸送過程中的氣流沖擊力可靠傳遞到內旁通管2上,可減小防磨裝置3承受不對中沖擊力造成的附加載荷,從而提高了防磨裝置3的使用壽命。同樣地,在迎風面4為球面的情況下,所述迎風面4的中心線垂直相交于內旁通管2的軸線。這樣可使得氣流對防磨裝置3的沖刷均勻分布在整個球面上,不至于因偏磨造成陶瓷層5的局部損壞而降低防磨裝置3使用壽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攀枝花市富輝工貿有限公司,未經攀枝花市富輝工貿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30020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