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鼻膽管引流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241085.2 | 申請日: | 2008-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46322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18 |
| 發明(設計)人: | 歐陽鏡銘;陳冬峨;李陽;胡慧紅;楊劍雪;郭迎春;蔡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M1/00 | 分類號: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天力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程 祥;馮衛平 |
| 地址: | 43007***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膽管 引流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鼻膽管引流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在臨床鼻膽管引流術的操作中,通常將膽道引流管的一端插入至梗阻以上的膽道內,導管的另一端從鼻腔內引出體外。引出體外的導管端通過連接頭與體外引流袋的導管聯接。由于膽道引流管的導管與體外引流袋的導管之間通過連接頭以插接的方式聯接,使用時經常發生導管脫落、引流液外漏,易造成逆行感染,污染環境。為解決上述問題,醫護人員通常用膠帶將導管聯接處纏繞;該方法不僅給醫護人員帶來工作負擔,而且仍然不能避免引流液外漏,還須時常更換膠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鼻膽管引流裝置,該裝置結構簡單,能解決導管脫落、引流液外漏的問題,從而避免環境污染。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鼻膽管引流裝置,包括膽道引流管及通過導管與膽道引流管聯接的體外引流袋,其要點是:膽道引流管上套有帶螺紋的套管及塑料連接管,塑料連接管的一端與套管螺紋聯接并通過螺紋聯接時塑料連接管的被擠壓變形將膽道引流管卡固,塑料連接管的另一端外管壁上設有凸起,體外引流袋的導管一端設有與塑料連接管聯接的聯接頭;聯接頭具有一插接管和與插接管聯為一體的外套管,外套管和插接管之間有一環形空間,外套管的內壁開有與塑料連接管上的凸起相對應的軸向凹槽,軸向凹槽的末端開有與軸向凹槽相通的徑向槽。
上述膽道引流管上開設有若干引流孔。
上述體外引流袋上設有排流口及排流口塞。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結構,使用時,將塑料連接管的一端與套管螺紋聯接并通過螺紋聯接時的擠壓使塑料連接管變形進而將膽道引流管卡固,然后將塑料連接管插入聯接頭,插接時應將塑料連接管上的凸起與外套管上的軸向凹槽對齊,并使聯接頭的插接管插入塑料連接管,當塑料連接管上的凸起沿外套管上的軸向凹槽進入至軸向凹槽的末端時,旋動聯接頭使塑料連接管上的凸起進入徑向槽從而使塑料連接管與聯接頭聯接固定,而且聯接處不易脫落、不會使引流液外漏;既可以避免環境污染,又可以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且衛生方便。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靠。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I處的局部放大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2,本實用新型包括膽道引流管1及通過導管與膽道引流管1聯接的體外引流袋8,膽道引流管1上套有帶螺紋的套管2及塑料連接管3,塑料連接管3的一端與套管2螺紋聯接并通過螺紋聯接時塑料連接管3的被擠壓變形將膽道引流管1卡固,塑料連接管3的另一端外管壁上設有凸起5,體外引流袋8的導管7一端設有與塑料連接管3聯接的聯接頭6;聯接頭6具有一插接管12和與插接管12聯為一體的外套管15,外套管15和插接管12之間有一環形空間13,外套管15的內壁開有與塑料連接管3上的凸起5相對應的軸向凹槽16,軸向凹槽16的末端開有與軸向凹槽16相通的徑向槽14。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塑料連接管3上設有供旋轉用的手柄4;以便使用者手持手柄4將塑料連接管3與套管2螺紋聯接。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膽道引流管上開設有若干引流孔11。以便更好地讓引流液進入膽道引流管并被引出。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體外引流袋8上設有排流口9及排流口塞10,當體外引流袋8快裝滿時,取下排流口塞10排放引流液。
本實用新型生產時,可分別制備膽道引流管、體外引流袋、帶螺紋的套管、塑料連接管及聯接頭。使用時,按上述構成將塑料連接管的一端與套管螺紋聯接并通過螺紋聯接時的擠壓使塑料連接管變形進而將膽道引流管卡固,將聯接頭與體外引流袋的導管聯接,然后將塑料連接管插入聯接頭,插接時應將塑料連接管上的凸起與外套管上的軸向凹槽對齊,并使聯接頭的插接管插入塑料連接管,當塑料連接管上的凸起沿外套管上的軸向凹槽進入至軸向凹槽的末端時,旋動聯接頭使塑料連接管上的凸起進入徑向槽從而使塑料連接管與聯接頭聯接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大學,未經武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4108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穿孔膜成型機構及成型方法
- 下一篇:焚化底渣水洗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