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發動機附件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234901.7 | 申請日: | 2008-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26457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14 |
| 發明(設計)人: | 朱艷紅;劉杰;王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B67/06 | 分類號: | F02B67/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陽行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楊大慶 |
| 地址: | 214009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機 附件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附件系統,特別是涉及一種V型發動機附件系統布置。
背景技術
以往,帶有附件傳動系統(特指包含動力轉向泵)的發動機在布置附件時,為了空間布置的考慮,把動力轉向泵和其他附件布置在發動機同一側,這樣在發動機匹配整車時,如果整車需要切換電子轉向裝置的話,會給發動機的后續修改,成本控制、發動機裝配帶來不少的麻煩。
大多數發動機附件系統中的動力轉向泵、發電機、空調壓縮機、水泵、惰輪、張緊器按照空間布置要求由一根多楔帶聯接成為一個完整的附件系統,通常考慮到空間因素,動力轉向泵并不是單獨放在一邊的,都是和其他的附件一起,如果整車需要切換電子助力轉向系統的時候,附件系統需要做很大的修改。但是,把動力轉向泵放在另一邊的時候切換起來就比較容易,而且發動機橫置布置在車身前艙時,動力轉向泵靠近防火墻側,距離其他轉向件相對較近,方便管路的走向和布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發動機附件系統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發動機附件系統,該附件系統既考慮發動機所匹配的整車的要求,又兼顧空間布置,并且把系統的差異更改減小到最低。即此附件系統考慮了發動機匹配整車時助力轉向系統和電子轉向系統方便切換的要求,把切換更改降到了最低。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發動機附件系統,包括多楔帶順序聯接的曲軸帶輪、空調壓縮機、發電機、水泵帶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發電機與水泵之間設置第一惰輪;在所述的水泵與曲軸帶輪之間設置張緊器;所述的空調壓縮機、發電機在發動機一側;所述的水泵在發動機中間。
在需要助力轉向的整車匹配中,附件系統需要帶有動力轉向泵。此時,設置動力轉向泵;所述的空調壓縮機、發電機、水泵、動力轉向泵依次按照逆時針方向布置;所述的動力轉向泵布置在發動機另一側,所述的張緊器在靠近曲軸帶輪的位置;在所述的張緊器和動力轉向泵之間設置第二惰輪。所有的附件用一根多楔帶驅動,依次經過空調壓縮機、發電機、第一惰輪、水泵、動力轉向泵、第二惰輪、自動張緊器再到曲軸帶輪。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如果發動機所匹配的整車需要電子轉向裝置,則可以直接去掉動力轉向泵及轉向泵與張緊器之間的第二惰輪,此時只有空調壓縮機、發電機在發動機一側,水泵在發動機中間,換作一根較短的多楔帶來驅動所有附件,依次經過空調壓縮機、發電機、第一惰輪、水泵、自動張緊器再到曲軸帶輪,所有被驅動附件及自動張緊器惰輪位置無需更改。
此發動機布置時發電機和空壓機是靠近汽車散熱器一側,動力轉向泵是布置在靠近駕駛艙一側,這樣的布置使轉向系統的管路比較容易布置。
此方案的附件系統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1.滿足所匹配整車提出的液壓助力轉向和電子助力轉向兩種系統隨時切換的要求;
2.需要切換的動力轉向泵單獨放在一側,使兩種方案的差異成本降到最低;
3.動力轉向泵布置在距離汽車轉向機比較近的一側,方便管路的走向和布置。
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構造示意圖。示意不帶有動力轉向泵的附件系統布置。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構造示意圖。示意帶有動力轉向泵的附件系統布置。
圖中:1.空調壓縮機、2.發電機、3.第一惰輪、4.水泵帶輪、5.動力轉向泵、6.第二惰輪、7.張緊器、8.曲軸帶輪。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2所示,在需要助力轉向的整車匹配中,附件系統需要帶有動力轉向泵,此時空調壓縮機1、發電機2、水泵4、動力轉向泵5依次按照逆時針方向布置,空調壓縮機1和發電機2布置在發動機一側,水泵4在發動機中間,動力轉向泵5布置在發動機另一側,自動張緊器7在最靠近曲軸帶輪8的位置,在發電機2和水泵4之間,布置有第一惰輪3,自動張緊器7和動力轉向泵5之間分別布置一個第二惰輪6,所有的附件用一根多楔帶驅動,依次經過空調壓縮機1、發電機2、惰輪I?3、水泵4、動力轉向泵5、第二惰輪6、自動張緊器7再到曲軸帶輪8。
實施例2,如圖1所示,如果發動機所匹配的整車需要電子轉向裝置,則可以直接去掉動力轉向泵及第二惰輪6。此時,附件系統只有空調壓縮機1、發電機2在發動機一側,水泵4在發動機中間,換作一根較短的多楔帶來驅動所有附件,依次經過空調壓縮機1、發電機2、第一惰輪3、水泵4、自動張緊器7再到曲軸帶輪8,所有被驅動附件及自動張緊器惰輪位置無需更改。
該系統特別適合于V型發動機附件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3490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