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集裝箱車雙層下邊梁支撐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233817.3 | 申請日: | 2008-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47066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四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車二七車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D3/20 | 分類號: | B61D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 寧 |
| 地址: | 100072***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集裝箱 雙層 下邊 支撐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集裝箱車,特別是關于一種集裝箱車雙層下邊梁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由于受鐵路機車底部與鐵軌面之間的空間限制,我國研制的集裝箱車下邊梁支撐結構較為復雜,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的下邊梁結構包括側墻板1和側立柱2,側立柱2在側墻板1的內側,與箱體承載彎角3焊接;“乙”型下邊梁4也在側墻板1的內側,并且在側立柱2的下邊,托住側立柱2和箱體承載彎角3。“乙”型下邊梁4的底部又由一封底梁5支撐托住。封底梁5和側墻板1共同從外圍包住“乙”型下邊梁4,在封底梁5和側墻板1的外圍再共同焊接一補強板6,用于連接支撐封底梁5和側墻板1。這種結構的每兩個件的接觸點都需要焊接,焊縫較多,承載能力及可靠性都不高。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結構簡單,焊縫少,承載力高的一種集裝箱車雙層下邊梁支撐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集裝箱車雙層下邊梁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直立的側墻板,所述側墻板的底部對接一與所述側墻板厚度相同的“L”型下邊梁,所述側墻板與“L”型下邊梁的外側共同焊接一側立柱,所述“L”型下邊梁的拐角外側焊接一補強座,所述“L”型下邊梁的水平端下方支撐一“U”型封底梁。
所述補強座為一實心件。
所述側立柱為一實心件。
所述補強座同時與所述“L”型下邊梁、側立柱、“U”型封底梁三者焊接。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采用雙層結構,側墻板置于側立柱的內側,側立柱為一實心件,從外側擋靠住側墻板,更加堅實。2、本實用新型的下邊梁由“乙”字型變為“L”型,對接在側墻板的底端,結構簡單,力變形小,提高了下邊梁的承載能力及可靠性。3、本實用新型在“L”型下邊梁的水平端底部設置一“U”型封底梁,托住下邊梁,封底梁與下邊梁的焊接點減少,強度提高。4、本實用新型在“L”型下邊梁的拐角外側設置一補強座,對拐角進行保護與加強。此種結構焊點明顯減少,承載能力明顯提高,可廣泛適用于彎角件的支撐。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一直立的側墻板11,在側墻板11的底部對接一與側墻板11厚度相同的“L”型下邊梁12。在側墻板11和“L”型下邊梁12的直立端外側,共同焊接一側立柱13,將側墻板11與“L”型下邊梁12擋靠住。在“L”型下邊梁12的水平端下方,焊接一“U”型封底梁14,將“L”型下邊梁12從下方托住。在“L”型下邊梁12的拐角外側,并且在側立柱13與“U”型封底梁14之間,設置一補強座15,補強座15對“L”型下邊梁12的拐角進行保護與加強。補強座15同時與“L”型下邊梁12、側立柱13、“U”型封底梁14三者焊接。
在側立柱13、“U”型封底梁14、補強座15的共同支撐作用下,側墻板11與“L”型下邊梁12共同將箱體承載彎角梁3支撐住。
上述實施例中,補強座15為一實心件。側立柱12也為一實心件更為可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車二七車輛有限公司,未經南車二七車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3381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治療乳房疾病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多層源極/漏極應力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