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擔架承載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232516.9 | 申請日: | 2008-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28953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21 |
| 發明(設計)人: | 馮周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馮周云 |
| 主分類號: | A61G1/007 | 分類號: | A61G1/007 |
| 代理公司: | 濟南信達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姜 明 |
| 地址: | 277600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擔架 承載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輔助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擔架承載裝置。
背景技術
遇到突發事故或意外災害的時候撥打120急救已成為常識,當救護人員到達現場的時候,許多急需救治的人員因傷勢過重需用擔架抬到救護車上轉送醫院,如果在現場是在道路或者廣場的時候,救護人員可以很容易將傷員抬到車上,但是,假如傷員在居民樓或者高層建筑的時候,運送傷員下樓時則會非常不方便,需要大量醫護人員或者傷員家屬一同將傷者抬往樓下,由于人員較多,樓道便會非常擁擠,而且如果傷員體重過大,則會給就會人員帶來非常大的困難;假如醫護人員不足,而家屬又不在,后果不堪設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使救護人員的工作更快捷、容易、安全的擔架承載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擔架承載裝置是按以下方式實現的,該裝置的結構是由支架與行走機構構成的;支架上有兩平臺,分別焊接在支架的兩根支柱上,平臺上有通孔;擔架上應當有相應的凸起,使用時,將擔架抬起,使凸起伸入通孔,這樣可以增加擔架與該裝置的結合程度,在下樓時,救護人員不必擔心擔架在該裝置上滑落;該裝置的行走機構是由履帶、導輪、承載體組成的;裝置支架與承載體鉸接,這樣,支架與行走機構之間的角度可以任意自由調整,下樓時,醫護人員可以使擔架始終處于水平狀態;行走機構的承載體兩端分別裝有導輪,履帶是橡膠履帶,橡膠履帶對地面破壞小、噪音低、行走速度快,非常適合救護工作的進行;這樣,下樓時,履帶與樓梯直接接觸,履帶承載部分直接與承載體接觸,整個行走機構行在行進過程中始終與樓梯面成平行狀態,避免了臺階帶來的影響;由于行走機構前端有導輪,在該裝置與地面接觸或者前方遇到障礙時,可以輕松越過,避免了碰撞;該擔架承載裝置的支架與承載體均用鋁合金輕質材料制成,大大降低了救護人員的工作強度;該裝置在使用時承載了大部分擔架的負重,救護人員只需調整好擔架角度,即可以迅速、安全地運送傷員。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擔架承載裝置極大的解決了救護人員在擔架運送病人下樓時的困難,和現有技術相比,該裝置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易于維護等特點,具有良好的推廣性。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擔架承載裝置的示意圖。
附圖2是擔架承載結構的支架示意圖。
附圖說明:擔架1、平臺2、凸起3、支架4、承載體5、橡膠履帶6、導輪7。
具體實施方式
該擔架承載裝置的結構是由支架與行走機構構成的;支架上有兩平臺,分別焊接在支架的兩根支柱上,平臺上有通孔;擔架上應當有相應的凸起,使用時,將擔架抬起,使凸起伸入通孔,這樣可以增加擔架與該裝置的結合程度,在下樓時,救護人員不必擔心擔架在該裝置上滑落;行走機構的承載體兩端分別裝有導輪,履帶是橡膠履帶,橡膠履帶對地面破壞小、噪音低、行走速度快;履帶與樓梯直接接觸,履帶承載部分直接與承載體接觸,整個行走機構在行進過程中始終與樓梯面成平行狀態,避免了臺階的影響;由于行走機構前端有導輪,在該裝置與地面接觸或者前方遇到障礙時,可以輕松越過,避免了碰撞;該擔架承載裝置的支架與承載體均用鋁合金輕質材料制成,大大降低了救護人員的工作強度。由于支架與行走機構鉸接,醫護人員可以隨意調整擔架與行走機構的角度,保證傷員的水平放置。
該擔架承載裝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極大的解決了救護人員在擔架運送病人下樓時的困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馮周云,未經馮周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3251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便于大功率元件散熱的PCB板
- 下一篇:自動安平激光標線儀的萬向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