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大角度螺旋片沖壓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231065.7 | 申請日: | 2008-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16766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海洋;蔡杰;程守虎;閻仲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21D37/10 | 分類號: | B21D37/10;B21D37/12 |
| 代理公司: | 鄭州中原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霍彥偉 |
| 地址: | 450015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角度 螺旋 沖壓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沖壓裝置,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能夠沖壓成大角度螺旋片的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受國內工藝水平的限制,組成設備的螺旋片為小于80°的小角度結構,為完成設備的功能,必須將多個螺旋片組合到一起,這樣螺旋片的連接片數多、接頭多、焊后變形大,制約了設備功能的提高。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沖壓成大角度螺旋片的沖壓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包括將原始板料加工成螺旋面的初壓模、對初壓而成的螺旋面進行精壓加強的成型模、及在螺旋面上完成工藝孔和內孔翻邊的沖孔翻邊模。
上述的初壓模包括上模底板I和下模底板I,在上模底板I和下模底板I之間設置導向部件I;在上模底板I的下方固定設置上模I,下模底板I的上方固定設置下模I,上模I和下模I為相互配合的螺旋面;且在下模I外緣上設置輔助定位條I。
上述的成型模包括上模底板II和下模底板II,在上模底板II和下模底板II之間設置導向部件II;在上模底板II的下方固定設置上模II,下模底板II的上方固定設置下模II,在下模II外緣上設置輔助定位條II;上模II和下模II為相互配合的螺旋面,且在兩個螺旋面上設有相互配合的加強工件。
加強工件包括螺旋方向延伸的臺階面和圓形臺階面。
上述的沖孔翻邊模包括上模底板III和下模底板III,在上模底板III和下模底板III之間設置導向部件III;上模底板III的下方通過墊塊與上模III連接,且在上模底板III和上模III之間還設有緩沖彈簧;下模底板III的上方固定設置下模III,在下模III外緣上設置輔助定位條III;上模III和下模III之間設有相互配合的沖孔槽,在上模III的沖孔槽內設有沖孔沖頭;在上模III的螺旋面內側設有翻邊上模,在下模III的螺旋面內側設有翻邊下模,翻邊上模和翻邊下模相互配合。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由初壓模、成型模和沖孔翻邊模構成,在滿足現有零件尺寸的前提下,具有模具少、沖出零件回彈量小等突出優點。依次經過三個模具的沖壓,可制造出如圖4所示的螺旋片,該螺旋片為一圓環形片狀結構,周向360°,零件功能部位主要有螺旋工作面、過渡筋、支撐面、翻邊、加強筋、工藝孔等組成,其中螺旋面為零件主要工作面,為零件關鍵部位。因此本實用新型中的模具,充分考慮到不銹鋼的特性,在滿足零件尺寸的前提下,選擇合適的成型步驟,用最少的模具沖壓出回彈量小的螺旋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初壓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成型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沖孔翻邊模的主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沖孔翻邊模的剖視圖;
圖5為經過本實用新型沖壓裝置而形成的大角度螺旋片。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包括將原始板料加工成螺旋面的初壓模、對初壓而成的螺旋面進行精壓加強的成型模、及在螺旋面上完成工藝孔和內孔翻邊的沖孔翻邊模。
如圖1所示的初壓模,其主要用于初壓螺旋片導程,同時規整不銹鋼板料片內部限位方向,形成初始螺旋面。它包括上模底板I?4a和下模底板I?6a,在上模底板I?4a和下模底板I?6a之間設置導向部件I?5a,導向部件I?5a用于上下模沖壓過程中的遠動導向。在上模底板I?4a的下方固定設置上模I?1a,下模底板I?6a的上方固定設置下模I?3a,上模I?1a和下模I?3a為相互配合的螺旋面,上模I?1a、下模I?3a螺旋面在起始角度對應,根據不銹鋼板料回彈量大小,確定初壓模螺旋面導程。在下模I?3a外緣上設置輔助定位條I?2a,輔助定位條I2a通過螺栓與下模I?3a連接,用于上下模的中心輔助定位。
如圖2所示的成型模用于精壓如圖5所示螺旋片的工作螺旋面12、過渡筋13、支撐面14和加強筋16等特征。它包括上模底板II?4b和下模底板II?6b,在上模底板II?4b和下模底板II?6b之間設置導向部件II?5b,導向部件II?5b同樣用于上下模沖壓過程中的遠動導向。在上模底板II?4b的下方固定設置上模II?1b,下模底板II?6b的上方固定設置下模II?3b,在下模II?3b外緣上設置輔助定位條II?2b。上模II?1b和下模II?3b為相互配合的螺旋面,且在兩個螺旋面上設有相互配合的加強工件。加強工件包括兩個,即:螺旋方向延伸的臺階面,其沖壓后形成過渡筋13,由此也同時加工形成了工作螺旋面12和支撐面14。另一個加強工件為圓形臺階面,其沖壓后形成加強筋1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未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3106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