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微型采棉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229477.7 | 申請日: | 2008-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49415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25 |
| 發明(設計)人: | 游圖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游圖明 |
| 主分類號: | A01D46/14 | 分類號: | A01D46/14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首創君合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雁翔;方傳榜 |
| 地址: | 361000福建省廈門***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型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采棉裝置,具體地說是指一種微型采棉裝置。
背景技術
采棉機通常包括大中型采棉機和手持式采棉機:大中型采棉機由于價格高、配套系統投資大、回報周期長、僅適用于大型農場等原因,在我國應用范圍不大;而手持式采棉機則因為適應我國國情,在我國使用較為普遍。
現有的手持式摘棉機由摘棉機械手、波紋軟管、離心風機、掛袋架和背架五部分順序連接而成。機械手的前端中部設有螺旋齒式摘棉器,下部設有與摘棉器呈三角形平行的左右葉輪式攏棉器,通過主電機驅動攏棉器和摘棉器工作。離心風機內分隔成左排棉風室和右排塵風室,兩風室內分設同軸的濾網柵式葉輪和排塵風室葉輪,風機電機驅動兩葉輪旋轉。風機的排棉出口套設掛袋架。背架上固連有蓄電池箱,蓄電池通過電源線與主電機、風機電機接通。
相對于手工摘棉方式來說,上述手持式摘棉機有了很大的進步,采棉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對于某些小農戶來說,此種手持式摘棉機仍然具有結構復雜、價格高、不易使用等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微型采棉裝置,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采棉機結構復雜、價格高、不易使用等缺點。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微型采棉裝置,包括一用于固定在手上的定位裝置,該定位裝置上設有一采棉機構,該采棉機構包括至少一根采棉針和驅動該采棉針繞其自身軸線轉動的馬達,以及為該馬達供電的電池。
前述一種微型采棉裝置,其定位裝置為一指套,該指套上設有至少兩個套接于手指上的指孔。
前述一種微型采棉裝置,其定位裝置為一固定板,該固定板的一個側面裝配所述采棉機構,另一側面設有與手指形狀配合的凹陷部,并且該固定板兩端分別設有定位帶,兩定位帶的端部設有互相連接的魔術貼。
前述一種微型采棉裝置,其定位裝置為一手套,所述采棉機構裝配于該手套的手指部分或掌心部分。
前述一種微型采棉裝置,其采棉針的橫截面為多棱柱形。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一,套在手上或手指上即可使用,其使用方法非常簡單,適于廣大小農戶使用;二,結構非常簡單,成本極低,容易推廣普及;三,體積極小,容易攜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一種微型采棉裝置,參照圖1,包括一用于固定在手上的定位裝置1,該定位裝置1上設有一采棉機構,該采棉機構包括兩根采棉針2和驅動該采棉針2繞其自身軸線轉動的驅動裝置3,該驅動裝置3包括馬達及為該馬達供電的電池,同時還可包括減速齒輪等。該定位裝置1為一指套,該指套上設有兩個套接于手指上的指孔10。使用時,將該定位裝置1的兩個指孔10套接在食指和中指上,啟動馬達,兩根采棉針2繞其自身軸線轉動,即可將棉花卷纏在采棉針2上。
該采棉針2的橫截面為多棱柱形,可防止棉花打滑。
實施例二
一種微型采棉裝置,參照圖2,包括一用于固定在手上的定位裝置1,該定位裝置1上設有一采棉機構,該采棉機構包括兩根采棉針2和驅動該采棉針2繞其自身軸線轉動的驅動裝置3,該驅動裝置3包括馬達及為該馬達供電的電池。該定位裝置1為一固定板,該固定板的一個側面裝配所述采棉機構,另一側面設有與手指形狀配合的凹陷部10,并且該固定板兩端分別設有定位帶11、12,兩定位帶11、12的端部設有互相連接的魔術貼111、121,使用時,可通過該定位帶111、112將整個裝置定位于手指上。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與前兩個實施例的基本結構相同,主要區別為本實施例的定位裝置為一手套,所述采棉機構可裝配于該手套的手指部分或掌心部分。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游圖明,未經游圖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2947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