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蒸發式冷凝/冷卻空調冷水機組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228444.0 | 申請日: | 2008-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22466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07 |
| 發明(設計)人: | 黃翔;于優城;汪超;靳貴銘;堯德華;劉小文;盧永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5B1/00 | 分類號: | F25B1/00;F28C1/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羅 笛 |
| 地址: | 710048***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蒸發 冷凝 冷卻 空調 冷水機組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空調制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空調冷水機組,具體涉及一種蒸發式冷凝/冷卻空調冷水機組。
背景技術
空調冷水機組中冷凝器散熱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冷水機組的能效比。目前,常見的冷凝器散熱形式主要有風冷式和水冷式兩種類型。蒸發冷凝式是利用水的汽化以帶走氣態制冷劑冷凝過程放出的凝結潛熱,是近年來發展速度較快的一種水冷式冷凝器散熱形式。
冷卻塔是空調冷水機組中冷凝器水冷式散熱所必須的裝置。通常,在春秋過渡季節,利用冷卻塔降溫的冷卻水直接通入空氣處理機組的表冷器內冷卻空氣,即可達到“免費供冷”的節能效果。
因此,研究開發將蒸發式冷凝器與冷卻塔相結合的蒸發式冷凝/冷卻空調冷水機組具有現實的應用意義。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蒸發式冷凝/冷卻空調冷水機組,以蒸發冷凝式冷水機組為核心,將蒸發冷凝式冷水機組與帶有表冷器預冷的改進型冷卻塔有機地集成在一起,構成蒸發式冷凝/冷卻空調冷水機組,既可在夏季利用冷水機組的蒸發器為空氣處理機組和空調末端裝置提供低溫冷水,又可在春秋過渡季節利用冷卻塔為空氣處理機組和空調末端裝置提供高溫冷水。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蒸發式冷凝/冷卻空調冷水機組,由蒸發冷凝式冷水機組與冷卻塔組成,蒸發冷凝式冷水機組包括蒸發器、與蒸發器相連接的壓縮機、與壓縮機相連接的冷凝器,冷凝器通過節流閥與蒸發器相連接;冷卻塔包括一設置于冷凝器上部的填料,填料的上部依次設置有布水器和排風機,還包括設置于冷凝器下部的水箱和水泵,水泵通過管道與布水器相連通,冷卻塔的進風口處均設置有表冷器。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還在于,
其中的多個表冷器的水路管道為并聯形式。
與傳統的蒸發冷凝式冷水機組相比,本實用新型冷水機組具有如下特點:
1)蒸發式冷凝/冷卻空調冷水機組采用蒸發式冷凝器與冷卻塔相結合,實現“一機兩用”,既可在夏季利用冷水機組的蒸發器為空氣處理機組和空調末端裝置提供低溫冷水,又可在春秋過渡季節利用冷卻塔為空氣處理機組和空調末端裝置提供高溫冷水。
2)在蒸發式冷凝器換熱管上方裝設冷卻塔填料,既可使通過布水器滴淋到換熱管外的水溫進一步降低,大大提高蒸發冷卻效率;又能節省水泵的能耗;另外還可增強布水的均勻性,強化傳熱效果。
3)在冷卻塔的三面進風口處均裝設有表冷器,表冷器的水路采用并聯形式,對室外新風進行預冷,然后逆流依次與蒸發式冷凝器換熱管、冷卻塔填料及布水器接觸,最后由排風機排出室外,實現純逆流換熱,大大提高換熱效率,使水溫比傳統冷卻塔的極限溫度(室外空氣的濕球溫度)更低,可逼近室外空氣的露點溫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蒸發式冷凝/冷卻空調冷水機組正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蒸發式冷凝/冷卻空調冷水機組側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蒸發器,2.壓縮機,3.冷凝器,4.節流閥,5.表冷器,6.填料,7.布水器,8.排風機,9.水泵,10.水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蒸發式冷凝/冷卻空調冷水機組,為蒸發冷凝式冷水機組與帶有表冷器預冷的改進型冷卻塔集成的冷水機組。
蒸發冷凝式冷水機組由蒸發器1、壓縮機2、冷凝器3、節流閥4所組成。蒸發器1、壓縮機2和冷凝器3依次相連接,冷凝器3通過節流閥4和蒸發器1相連接。
改進型冷卻塔由表冷器5、填料6、布水器7、排風機8、水泵9、水箱10所組成。填料6、布水器7和排風機8依次設置在冷凝器3的上部,水泵9和水箱10設置在冷凝器3的下部,水泵9通過管道與布水器7相連通,冷卻塔的三面進風口處均設置表冷器5,并且三個表冷器5的水路管道采用并聯形式。
蒸發式冷凝/冷卻空調冷水機組中的蒸發冷凝式冷水機組部分在夏季利用冷水機組的蒸發器為空氣處理機組和空調末端裝置提供低溫冷水;改進型冷卻塔部分在春秋過渡季節利用冷卻塔為空氣處理機組和空調末端裝置提供高溫冷水。
本實用新型冷水機組的工作過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工程大學,未經西安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2844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