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高濃度臭氧產生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218659.4 | 申請日: | 2008-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47357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18 |
| 發明(設計)人: | 白敏菂;冷宏;王永偉;李超群;朱玉鵬;毛首蕾;秦文;薛曉紅;白希堯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博羽環保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13/11 | 分類號: | C01B13/11 |
| 代理公司: | 大連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 代理人: | 侯明遠 |
| 地址: | 116026遼寧省大連市高***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濃度 臭氧 產生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氣體放電物理學、等離子體物理、環境科學等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高濃度臭氧產生裝置。
背景技術
產生高濃度臭氧一直是國內外研究熱點,日本三菱電機和東芝三菱電機等單位新研制成功窄間隙(0.3~0.25mm)臭氧發生器,臭氧濃度分別達到180g/Nm3、350g/Nm3。日本富士電機近期研制了放電極、接地極同時水冷卻的臭氧發生器,臭氧濃度達到200g/Nm3。從理論研究表明,臭氧濃度還有較大的提高空間,尚須進一步加以研究解決其相關技術。
目前臭氧產生裝置存在不足之處是放電間隙還有變窄空間;多數放電極還沒有冷卻,由于臭氧熱分解阻礙臭氧濃度進一步地提高;目前臭氧產生器中電離放電場太長,通常達到0.4~1m,使已產生的臭氧由于活性粒子激勵而分解,因而制約了臭氧濃度的進一步地提高;由于電離放電電場太長,阻礙了臭氧產生器的進一步小型化。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臭氧產生裝置產生的臭氧濃度比較低、體積大、能耗較高的問題,而提供了一種高濃度臭氧產生裝置。該裝置的放電極、接地極同時用去離子水冷卻,降低了臭氧的熱分解;并采用高介電常數、高電阻率的Al2O3材料形成的電介質薄層,同時又采用超窄放電間隙方法,提高了電離放電電場強度,強化了氧氣解離反應,提高了臭氧產生量,同時又可以相應地提高了氧氣流速,有利于抑制臭氧熱分解反應,實現了臭氧產生裝置的小型化。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所采用技術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去離子水冷卻放電極和接地極;間隙距離為0.04~0.25mm;介電常數(≥10),高絕緣電阻率(≥1014Ω·cm)的Al2O3制成厚度為0.47~1.0mm電介質薄層。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方法,實現了放電間隙中放電通道中的電離折合電場強度達到450~1500Td,電子平均能量達到10~24eV的強電離放電。這將把更多氧分子電離、解離和激發成高濃度活性粒子,在電場參數調控作用將產生更多的臭氧。眾所周知,促使臭氧分解的電子能量為2.0~8.0eV,而強電離放電的電子平均能量達到10eV以上,具有2.0~8.0eV的電子數量將大幅度降低,因而抑制了臭氧再分解。實現了調控臭氧濃度及產生效率,提高了臭氧濃度;同時又控制了臭氧的再分解。
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采用了0.04~0.25mm的超窄間隙,將成倍數提高了氧氣通過間隙的流速,有助于把生成臭氧產生的熱量帶走,降低了放電間隙中的溫度,進而控制了臭氧的熱分解反應,進而提高臭氧濃度及產生效率;同時又利于臭氧快速輸運出去,減少了臭氧的分解機率,也同樣利于臭氧濃度及效率再提升。
本實用新型的效果和益處是:在放電極、接地極同時水冷卻條件下,采用了超窄放電間隙的相應技術,促使臭氧濃度提升到160~420g/Nm3;由于實現了強電離放電生成臭氧,并將大大地減少了電離放電電場長度(即電極長度),同時也實現了臭氧產生裝置的小型化。
附圖說明
圖1是臭氧與氧分子離解面積與電子能量關系圖。
圖2是等離子體中電子能量分布圖。
圖3是電子平均能量ε與折合電場強度關系曲線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結構示意正視剖面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側視剖面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側視剖面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結構側視剖面圖。
其中1.氧氣;2、7.冷卻水;3.接地極;4.放電間隙;5.電介質層;6.放電極;8.臭氧和氧氣;9.高壓電纜;10.交變高壓電源;11.隔片;12.絕緣層;13.冷卻器;14.離子交換器;15、16.閥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技術方案和附圖詳細敘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博羽環保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未經大連博羽環保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1865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環烷基胺取代的異喹啉和異喹啉酮衍生物
- 下一篇:一種重低音增強方法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