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復合加熱茶葉殺青機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217366.4 | 申請日: | 2008-1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19825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07 |
| 發明(設計)人: | 肖宏儒;鐘成義;宋衛東;任彩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閆 彪;何朝旭 |
| 地址: | 210014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合 加熱 茶葉 殺青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對茶葉進行殺青的設備,屬于茶葉加工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茶葉殺青是茶葉加工的必要環節。目前,在茶葉機械化加工中的殺青步驟已有多種專用設備來完成。這些專用設備可參見申請人在先申請公開的中國專利:1)02218674.3茶葉微波殺青干燥設備;2)02258117.0多用自動蒸青機。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人在實踐中發現,上述現有復合加熱茶葉殺青機械設備往往只采用一種加熱方式對茶葉進行殺青,因而在實際茶葉加工生產中常導致茶葉殺青過度或不足的情況。比如,微波殺青對茶葉內部殺青效果好,但往往內黃外綠,直接作用于茶葉外部的加熱方式又往往外黃內綠。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融合兩種加熱方式的復合加熱茶葉殺青機,從而在復合加熱茶葉殺青機加工中取得更好的殺青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復合加熱茶葉殺青機,包括安裝在機架上的第一隧道箱和穿過第一隧道箱的循環輸送帶,所述第一隧道箱內設置有微波發生器,所述機架上還安裝有第二隧道箱,所述循環輸送帶穿過第二隧道箱,所述第一隧道箱的出口與第二隧道箱的進口封閉聯接,所述第二隧道箱內設置有遠紅外加熱器。
使用時,茶葉通過第一隧道箱時是微波加熱,首先使茶葉內部的各種生物氧化酶喪失活性,即先使茶葉內部迅速被殺青;然后茶葉通過第二隧道箱時經遠紅外輻射加熱,再使茶葉外部進一步迅速被殺青。
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加熱茶葉殺青機實現了微波和遠紅外的復合加熱,充分利用微波加熱由內至外、遠紅外加熱由外至內的特性,可以對茶葉的內外均進行有效加熱殺青,從而相比現有單一加熱方式的復合加熱茶葉殺青機,可取得更好的殺青效果。此外,遠紅外加熱還可使經殺青后殘留在茶葉外部的水分迅速揮發,利于茶葉迅速干燥。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復合加熱茶葉殺青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第二隧道箱的局部結構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安裝在機架1上的第一隧道箱2和穿過第一隧道箱2的循環輸送帶3,在第一隧道箱2內設置有微波發生器4。在機架1上還安裝有第二隧道箱5,循環輸送帶3穿過第二隧道箱5。在第一隧道箱2的進、出口兩端分別裝聯有微波抑制器8-1、8-2,微波抑制器之一8-2的出口端與第二隧道箱5的進口封閉聯接。
機架1的兩端設有兩臺機頭箱1-1和1-2,在機頭箱1-1和1-2上分別安裝兩個傳動輪6-1和6-2,傳動輪6-2由裝在機頭箱內的電機7帶動,循環輸送帶3環繞在傳動輪6-1和6-2之間。
如圖2所示,在第二隧道箱5內上部設置有遠紅外加熱器9,在第二隧道箱5外頂部設有風機10和循環風管11。循環風管11的一端與開設于第二隧道箱5頂部的出風口12聯接,另一端與開設于第二隧道箱5側面的吸風口13聯接。在遠紅外加熱器9下方還設有多孔阻風板14。
使用時,茶葉先通過第一隧道箱2時進行微波加熱,使茶葉內部的各種生物氧化酶喪失活性,即先使茶葉內部迅速被殺青;然后茶葉再通過第二隧道箱5時由遠紅外加熱器9對茶葉繼續進行輻射加熱,同時,開啟的風機10在第二隧道箱5內形成熱風循環;這樣,既利于使受遠紅外輻射的茶葉外部進一步被殺青,又可以使循環熱風對重疊在下方的茶葉進一步被殺青,從而保持殺青效果;此外,循環熱風可使殺青后殘留在茶葉外部的水分迅速揮發,也利于茶葉干燥。
本實用新型的裝置不局限于上述各實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未經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1736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