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家用衣物烘干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215207.0 | 申請日: | 2008-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21569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07 |
| 發明(設計)人: | 毛圣超;龐捷睿;丹尼爾·馬卡特;若德里戈·格奧吉 | 申請(專利權)人: | 博西華電器(江蘇)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F58/20 | 分類號: | D06F58/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46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家用 衣物 烘干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家用衣物烘干設備。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傳統的干衣設備一般通過將空氣加熱實現對衣物的烘干過程。欲烘干的衣物通常放置在滾筒內,然后與加熱后的熱空氣產生熱交換。由此,衣物中所含的水分杯熱空氣吸走,熱空氣變成相對高濕低溫空氣。在冷凝式干衣設備中,通常還設有冷凝裝置,以將由滾筒排出的熱空氣中所攜帶的水分冷凝成水,冷凝以后形成的水通過泵排出設備外。同時,熱空氣變成低濕低溫的空氣,然后通過鼓風裝置的作用,通過加熱裝置重新加熱,然后輸入滾筒內進入下一次循環。通過不斷循環上述過程,裝載在滾筒的衣物最終被烘干。
作為一種經濟有效的冷凝方式,外部空氣可以被用為冷凝空氣中所含水分的冷凝介質。歐洲專利EP?1,508,636?A2揭示了一種干衣設備中吸入外部空氣的結構,包括吸入外部空氣的吸入口、將外部空氣導入冷凝裝置的導流管,以及由復數個隔柵板構成的隔柵,所述隔柵板沿所述隔柵的長度方向上設置,所述隔柵板的寬度方向上的一端朝向所述吸入口彎折。盡管通過該結構,通過所述隔柵板的設計,吸入口吸入的空氣量和流速都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這種結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當外部空氣中混雜有灰塵或其它雜質時,灰塵或其它雜質將會導致堵塞所述冷凝裝置,因此,冷凝裝置的冷凝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另外,沿所述隔柵的長度方向上設置的所述隔柵板的自身復雜結構也會降低其結構強度。
發明內容
針對以上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家用衣物烘干設備,以防止外部空氣中所混雜的灰塵或其它雜質進入設備中。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方式實現:一種家用衣物烘干設備,包括:工作空氣循環回路,在所述工作空氣循環回路中工作空氣通過循環去除衣物中所含的水分;冷凝裝置,用以冷凝工作空氣中所攜帶的水分;設有復數個開口的踢腳板,外部空氣通過開口被吸入;冷空氣進氣口,通過所述冷空氣進氣口外部空氣被導入到所述冷凝裝置中,臨近所述復數個開口的位置設有過濾裝置,用以防止外部空氣中所含有的灰塵進入所述冷空氣進氣口中。
作為本發明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所述過濾裝置設置在所述踢腳板與所述冷空氣進氣口之間。外部空氣首先經過所述所述復數個開口進入設備,然后在導入到所述冷空氣進氣口之前經過所述過濾裝置過濾。
作為本發明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所述所述踢腳板與所述冷空氣進氣口之間進一步設有踢腳隔板,以提供組裝時支撐所述踢腳板與所述冷空氣進氣口所需的支撐力,因此,所述踢腳板不需要支撐所述冷空氣進氣口,使得更為容易的設計所述踢腳板以與所述設備的整體外觀相一致。
作為本發明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所述踢腳隔板朝向所述冷空氣進氣口設有一個開口以將外部空氣導入所述冷空氣進氣口內。
作為本發明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所述過濾裝置可拆卸地設置于所述踢腳隔板上,因此,所述過濾裝置需要更換或清洗時將更為容易。
作為本發明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所述踢腳板樞接于所述踢腳隔板上,因此,通過向下或向上轉動即可輕易打開或關閉所述踢腳板。
作為本發明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所述復數個開口由復數個相互平行的縱長隔柵間隔一定距離所形成,所述隔柵之間的間隔使得外部空氣可以順利通過所述踢腳板進入所述冷空氣進氣口進而進入所述冷凝設備中,同時,進入設備所需的外部冷空氣的流量和流速也得到了改善,進而充分保證了所述冷凝裝置的冷凝效果。
作為本發明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為進一步改善進入所述冷凝裝置的外部冷空氣的流量和流速,所述冷空氣進氣口呈流線型結構,從而由所述冷空氣進氣口結構對外部空氣所造成的阻力被大大減小,進而進一步改善了所述冷凝裝置的冷凝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家用衣物烘干設備的示意圖;
圖2是如圖1所示“C”部分的分解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博西華電器(江蘇)有限公司,未經博西華電器(江蘇)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1520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