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車燃油檢漏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212301.0 | 申請日: | 2008-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77902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22 |
| 發明(設計)人: | 賴玉龍;郜晗;龐曉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3/32 | 分類號: | G01M3/3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華烽知識產權事務所 | 代理人: | 胡吉科 |
| 地址: | 545007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燃油 檢漏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領域,特別是一種汽車燃油檢漏裝置。
背景技術
以前對汽車燃油箱的檢漏方法主要是在箱體內注水,密封加注口和其它出口,然后將箱體翻轉,使加注口部中心線垂直于地面,檢查加注口是否有水漏出。但是如果油箱已經裝在了車上再用這種方法檢查,就得把油箱取下來,很不方便,也不能達到整個燃油系統檢漏的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方便高效的汽車燃油檢漏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汽車燃油檢漏裝置,其包括裝有液體的U形管以及接口,所述的U形管通過接口與需要檢測的油箱連接。
本實用新型解決進一步技術問題的方案是:所述的U形管包括第一支路以及第二支路,該第一支路以及第二支路連通。
本實用新型解決進一步技術問題的方案是:該第一支路與油箱連接。
本實用新型解決進一步技術問題的方案是:該第二支路與加壓裝置相連。
本實用新型解決進一步技術問題的方案是:該汽車燃油檢漏裝置包括一閥門,該閥門設置在第二支路與加壓裝置之間。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燃油檢漏裝置采用U形管形式,利用壓力變化使U形管液位變化實現檢查汽車燃油系統密閉性,使得結構簡單合理,攜帶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整車狀態或零部件試驗均適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燃油檢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燃油檢漏裝置的框架端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燃油檢漏裝置包括U形管以及接口。該U形管內裝有液體,所述的U形管通過接口與需要檢測的油箱連接。
如圖1以及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燃油檢漏裝置采用的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向油箱內加壓;在接口處接上含有液體的U形管;觀察U形管內液體的液面高度變化,確定油箱是否有漏的情況。
上述的加壓步驟可以采用圖1以及圖2中所示的兩種方法:
如圖1所示,將U形管11從接口處12取下,從接口處12向油箱充氣加壓,到一定壓力時(此壓力應在被測設備和系統允許的范圍內),停止加壓,將U形管11迅速接通到接口處12上。
如圖2所示,將U形管21的第一支路23與油箱通氣孔相連,第二條支路上裝有閥門22,閥門22打開時可以從加壓口充氣給油箱加壓,此處支路可以用三通接頭完成。
上述兩種方案中,當U形管中裝有液體,油箱沒有加壓時,U形管兩邊液位水平,當給油箱加壓時,左邊液面會升高。
所述的U形管可以不標刻度,當加壓后,在液面位置做好標記,記錄當前時間,以便記錄壓力的變化和時間,所加氣壓要保證U形管右側液面高于U形管底部上內壁。
若采用如圖1方式則:
1、U形管與接頭斷開,在U形管中注入液體。
2、從接口處向油箱充氣加壓到一定壓力,迅速將U形管連接到接頭上。
3、油箱內氣壓使U形管左邊升高一定液位,記錄此刻的液位值。
4、保持一定時間,并觀察液位是否回落,若回落則說明燃油系統有泄漏。
若采用如圖2方式則:
1、閥門打開,U形管中注入液體,兩邊液面保持水平時,從帶閥門的支路向油箱通氣孔充氣加壓,使U形管左邊升高一定液位,關閉閥門,記錄此刻的液位值。
2、保持閥門關閉狀態一定時間,觀察液位是否回落,若回落則說明燃油系統有泄漏。
此U形管路采用透明軟管,方便攜帶和存放,也可以采用玻璃U形管。
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燃油系統檢漏方法及裝置采用U形管形式,利用壓力變化使U形管液位變化實現檢查汽車燃油系統密閉性,使得結構簡單合理,攜帶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整車狀態或零部件試驗均適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123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