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帶安全閥的半獨立式機油冷卻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211330.5 | 申請日: | 2008-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18201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30 |
| 發明(設計)人: | 汪志義;劉克華;馬輝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M5/00 | 分類號: | F01M5/00;F01M1/20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金惠貞 |
| 地址: | 239500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安全閥 立式 機油 冷卻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機油冷卻器。
背景技術
目前,發動機采用機油冷卻器已越來越普遍,無論是嵌入式機油冷卻器,還是獨立式機油冷卻器,工作原理基本一致:溫度較高的機油通過處于水腔內的板翅式冷卻器芯,機油通過板翅式冷卻器芯與水腔內的水流進行熱交換,從而達到降低機油溫度的目的。但長時間使用以后,機油內的雜質可能會沉淀或粘在板翅式冷卻器芯內造成機油流動不暢或不通,造成機油壓力低或無壓力,影響嚴重的會造成發動機拉瓦現象的發生。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機油內的雜質可能會沉淀或粘在板翅式冷卻器芯內,造成機油冷卻器機油流動不暢或不通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帶安全閥的半獨立式機油冷卻器。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
帶安全閥的半獨立式機油冷卻器包括殼體、蓋和冷卻器芯,冷卻器芯位于殼體和蓋形成的腔室內,殼體一側設有進水口,另一側設有出水口;所述蓋的中部兩側分別設有進油口和出油口,且進油口和出油口分別連通著冷卻器芯上的進口和出口;蓋上還設有三通管狀旁通油道,三通管狀旁通油道的一端口連通著進油口,另一端口連通著出油口,其第三端旁通油道直徑大于其它兩側旁通油道直徑,其內由內向外依次設有鋼球、彈簧和封口件,且鋼球位于連通進油口的旁通油道口處;三通管狀旁通油道、鋼球和彈簧組成安全閥。
所述冷卻器芯為板翅式冷卻器芯。
所述封口件為螺栓。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當機油內的雜質沉淀或粘在板翅式冷卻器芯內造成機油流動不暢或不通時,此時由于冷卻器進油口處的機油從發動機機油泵處過來,具有較高壓力的機油會克服安全閥機構彈簧的彈力頂起鋼球,順利流到冷卻器出油口,從而達到發動機工作時油壓維持在安全狀態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發動機加裝此型機油冷卻器后,在改善發動機使用可靠性的同時,不會出現因機油冷卻器堵塞而發生發動機拉瓦的嚴重故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
實施例:
參見圖1和圖2,帶安全閥的半獨立式機油冷卻器包括殼體1、蓋2和板翅式冷卻器芯3,板翅式冷卻器芯3位于殼體1和蓋2形成的腔室內,殼體1一側設有進水口8,另一側設有出水口9;
蓋2的中部兩側分別設有進油口10和出油口11,且進油口10和出油口11分別連通著板翅式冷卻器芯3上的進口和出口;蓋2上還設有三通管狀旁通油道6,三通管狀旁通油道6的一端口連通著進油口10,另一端口連通著出油口11,其第三端旁通油道直徑大于其它兩側旁通油道直徑,其內由內向外依次安裝有鋼球5、彈簧4和封口件,封口件為螺栓;且鋼球5位于連通進油口的旁通油道口處;三通管狀旁通油道6、鋼球5和彈簧4組成安全閥。且進油口10和出油口11分別連接著油管7。
冷卻器正常工作時,水泵專用出水口流出的溫度較低的水從進水口8進入冷卻器水腔,冷卻板翅式冷卻器芯3外部,從機油泵流出的溫度較高的機油,通過油管7從冷卻器進油口10進入板翅式冷卻器芯3內部,二者通過板翅式冷卻器芯3進行熱量交換,水流從出水口9流出,把機油的熱量帶走,機油溫度降低以后從出油口11流出,通過油管7流過機油濾清器后進入發動機主油道,保證發動機運轉處于良好狀態。
當板翅式冷卻器芯3內被雜質堵塞以后,從發動機機油泵處流來的具有較高壓力的機油會克服安全閥彈簧4的彈力頂起鋼球5,從三通管狀旁通油道6順利流到出油口11,通過油管7進入機體主油道,從而達到機油冷卻器芯出現故障時而發動機仍能在一定時間內維持正常運轉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1133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毛皮實用屬性檢測裝置
- 下一篇:一種顯示屏幕模組保護膜側打光調節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