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加熱器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210590.0 | 申請日: | 2008-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98925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8-26 |
| 發明(設計)人: | 余家昌;易培雄;張佳;高鯤;李耀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凱晟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余家昌 |
| 主分類號: | H05B3/02 | 分類號: | H05B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麗 |
| 地址: | 200021上海市復***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加熱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溫度控制技術,特別涉及一種加熱器。
背景技術
在生物實驗中,很多時候需要對例如試劑、生物樣本等實驗對象作加熱處理后進行觀察其活動或反應狀況。為了得到更好地觀察效果以更準確地了解實驗對象的特性,往往是要求加熱溫度準確并能保持恒定,所以一般都配備有進行溫度感測并進行溫度控制的加熱器。
目前在生物儀器里應用的加熱器是通過加熱部件對待加熱物進行加熱,在實現加熱效應的過程中,溫度傳感器,例如負溫度系數(NTC)的熱敏電阻,是直接感測待加熱物的當前溫度,并將所述感測結果傳輸至遠端的加熱控制部件,由其根據所述感測結果及預設的加熱溫度來進行溫度的調控。上述技術中,通過溫度傳感器感測的是待加熱物的溫度,由于,待加熱物的的成分、容積等因素,溫度傳感器感測的溫度往往只是待加熱物中對應于溫度傳感器的那一部分區域的溫度,而不一定是待加熱物中的整體溫度,無法真實地反映出待加熱物的實際溫度,因此所述加熱控制部件接收到的感測結果也就不準確,進而無法進行有效的控溫措施,使得加熱溫度無法準確。
對了避免感測待加熱物的溫度易導致感測結果不準確的問題,可以設想對加熱器中的導熱元件進行溫度感測,這樣就可以真實地感測其實際溫度并得到較為準確的溫度。但在現有技術中,單單憑溫度傳感器不能直接對加熱器中的導熱元件進行溫度感測,通常還需要借助額外的外部測量工具,才能對導熱元件的溫度進行感測,增加了加熱器的復雜度并提高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加熱器,克服不能實時與準確測溫的弊端。
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加熱器,包括加熱底座,所述加熱底座具有加熱電阻以及覆蓋于所述加熱電阻的導熱元件;設于加熱底座上并能感測加熱電阻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
可選地,所述加熱底座連接有用于接收加熱控制信號進行加熱處理的加熱信號線;所述溫度傳感器連接有用于輸出溫度傳感器的傳感結果的傳感信號線。
可選地,所述加熱信號線與傳感信號線是連接于溫度管控裝置。
可選地,所述溫度傳感器緊貼加熱電阻底部。
可選地,所述溫度傳感器是通過在加熱底座上臨近加熱電阻設置的接口連接于所述加熱底座。
可選地,所述溫度傳感器為正溫度系數或負溫度系數的熱敏電阻,所述接口為供所述溫度傳感器插置并能傳導所述加熱電阻的溫度的插口。
可選地,所述加熱電阻為金屬熔絲。
可選地,所述導熱元件為含釕的電子漿料。
可選地,所述電子漿料中,釕的含量為電子漿料的總質量的15%~6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加熱器包括加熱底座以及設于加熱底座上的溫度傳感器,所述加熱底座具有加熱電阻以及覆蓋于所述加熱電阻的導熱元件。通過設于加熱底座上的溫度傳感器能實時檢測到當前的加熱溫度,并可根據所述檢測結果,改變或調整當前的加熱溫度,準確達到所預設的各種溫度,例如確保加熱溫度保持恒定。
附圖說明
圖1顯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中加熱器的分解示意圖;
圖2顯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中加熱器的組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加熱器,包括加熱底座,所述加熱底座具有加熱電阻以及覆蓋于所述加熱電阻的導熱元件;設于加熱底座上并能感測加熱電阻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本實用新型使用簡單的機械結構通過在加熱底座直接接置溫度傳感器,使得溫度傳感器能實時感測加熱底座中加熱電阻的溫度,以供遠端的溫度管控裝置接收到所述感測結果后能據以實時調控加熱器的加熱溫度。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圖1顯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加熱器的分解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加熱器是應用于生物儀器中,用于對例如微生物染液等觀察對象進行加熱處理,但并不以此為限,在實際應用中,所述加熱器也可應用于其他場合下。
如圖1所示,加熱器包括加熱底座10以及與加熱底座10連接的溫度傳感器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凱晟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余家昌,未經凱晟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余家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1059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