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蒸汽拖把的加熱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207955.4 | 申請日: | 2008-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48675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6-03 |
| 發明(設計)人: | 陳啟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啟文 |
| 主分類號: | A47L13/20 | 分類號: | A47L13/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1300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蒸汽 拖把 加熱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熱裝置,特別是一種用于蒸汽拖把的加熱裝置。
背景技術:
蒸汽拖把是一種利用蒸汽來清掃地面的衛生清潔用具,目前已得到廣泛應用,使用時,通過加熱裝置對水進行加熱而產生蒸汽,因此,加熱裝置是蒸汽拖把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部件,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蒸汽拖把的質量。然而現有技術中的加熱裝置大都存在結構復雜、發熱不均勻、熱效率低的缺陷,因此急需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改進的蒸汽拖把加熱裝置,其不但結構簡單,制造、安裝容易,而且發熱均勻、熱效率高。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蒸汽拖把的加熱裝置,包括一加熱腔體和一蓋合在加熱腔體上端的端蓋,所述端蓋內側面上固定有一內伸于加熱腔體的發熱管,所述發熱管的橫截面呈凸輪形狀,其包括一圓管部分和成型在該圓管部分一側的凸耳部分,所述加熱腔體下端壁上設有出氣口,所述加熱腔體下端壁的內表面上設有與該出氣口相通的出氣管,所述出氣管內伸于發熱管的中部通孔,所述發熱管的底端面上開有一進氣槽。
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具有如下附屬技術特征:
所述端蓋上設有導電柱和進水口,所述導電柱一端與發熱管連接,另一端通過電線與電源連接。
所述發熱管在對應于所述進水口的部位設有一縱向的弧形凹槽。
所述加熱腔體與所述端蓋之間安裝有密封圈。
所述發熱管的底端面與所述加熱腔體下端壁的內表面接觸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蒸汽拖把加熱裝置,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
首先,本實用新型將發熱管設計成一凸輪形狀,即在圓管發熱管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凸耳部分,從而增加了發熱管的發熱面積,使發熱更加均勻,同時也提高了發熱效率,電源接上后,加熱腔體內的水很快就能達到沸點產生蒸汽,進而也可以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
其次,本實用新型的加熱裝置,結構簡單合理,制造容易,特別是發熱管凸輪形狀的設計,更有助于其與加熱腔體的配合,使安裝和拆卸都很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蒸汽拖把加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發熱管3的仰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和圖2,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蒸汽拖把加熱裝置,包括一加熱腔體1和一蓋合在加熱腔體上端的端蓋2。所述端蓋2上設有導電柱21和進水口22,所述導電柱21一端與發熱管3連接,另一端通過電線與電源連接。所述端蓋2內側面上固定有一內伸于加熱腔體1的發熱管3,所述發熱管3的橫截面呈凸輪形狀,其包括一圓管部分31和成型在該圓管部分31一側的凸耳部分32,因而相對于現有圓管狀發熱管和彈簧狀發熱管而言,加熱面積得到增加。所述加熱腔體下端壁11上設有出氣口12,所述加熱腔體下端壁11的內表面上設有與該出氣口12相通的出氣管13,所述出氣管13內伸于發熱管3的中部通孔33,所述發熱管3的底端面上開有一進氣槽34。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原理是:首先,自來水自進水口22進入加熱腔體1內,然后接通電源使發熱管3對水進行加熱,大約兩分鐘左右,腔體內水便開始沸騰產生蒸汽,蒸汽經進氣槽34進入發熱管中部通孔33內,而后通過出氣管13和出氣口12輸送到蒸汽拖把底座上(圖中未示)。
所述發熱管3在對應于進水口22的部位設有一縱向的弧形凹槽35,加水時,自來水可沿著該弧形凹槽35進入加熱腔體內,結構設計十分合理。所述加熱腔體1與端蓋2之間安裝有密封圈4,該密封圈4可以防止腔體內水和蒸汽外溢。所述發熱管3底端面與加熱腔體下端壁11的內表面接觸,以防止加熱腔體內水大量進入發熱管中部通孔31。
上述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而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應由各權利要求限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啟文,未經陳啟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0795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