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新型磨頭油池冷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205477.3 | 申請日: | 2008-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26723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14 |
| 發明(設計)人: | 鄧小明;陳光永;隋旭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科達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7/04 | 分類號: | F16H57/04;B24B55/00;B24B47/12 |
| 代理公司: | 廣州新諾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德魁;李國釗 |
| 地址: | 528313廣東省佛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頭油 冷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冷卻裝置,具體涉及一種采用水冷卻的磨頭油池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瓷質磚(石材)磨頭設備中,如粗磨頭設備,其中有一種主傳動采用齒輪傳動的結構,齒輪浸在齒輪箱1油池11的油液中潤滑,由于油溫較高,系統中需要設置水冷冷卻裝置。冷卻裝置大致有如下兩種:
第一種結構如圖1,冷卻裝置包括冷卻水箱2及水箱外部水循環系統(圖中沒有畫出),冷卻水箱2上部設有進水接頭管3且其下部設有排水接頭管4,冷卻水箱2固定在齒輪箱1外側壁,工作時,油液的溫度通過齒輪箱1壁傳給冷卻水箱2中的冷卻水,而這些冷卻水是不斷流動的,這樣齒輪箱中產生的熱量被源源不斷地帶走。該結構裝置的要求是:單位時間內進水量必須等于或大于出水量,否則水箱將出現空缺。它的缺點是:單位時間內耗水量大,進入的水未充分傳導就流出,利用率低;另一個是,工作過程中一旦進水管堵塞或其它某種原因導致進水量減少,水箱中缺水將使油溫急劇升高,影響系統正常工作。
另一種冷卻裝置結構如圖2所示,其冷卻水箱跟上述第一種冷卻水箱內的結構相同但冷卻水流的方向相反,則為,冷卻水箱2下部設有進水接頭管3且其上部設有排水接頭管4,其水箱外部水循環系統設計由于水流方向改變而改變,如外部水循環水管布置,這樣設計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上述第一種冷卻裝置存在的問題,但仍然出現以下缺陷:1)排水不暢,且水路容易結垢堵塞,如圖2,水垢容易直接沉降在下面的進水口堵塞水管;2)外部水循環水管布置不方便;3)外觀顯得零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散熱良好、穩定且有效防止水管結垢的新型磨頭油池冷卻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新型磨頭油池冷卻裝置,包括冷卻水箱,所述冷卻水箱上部設有進水接頭管且其下部設有排水接頭管,所述進水接頭管向下延伸一進水管至冷卻水箱底部且該進水管下部設有出水孔;且所述排水接頭管向上延伸一排水管至冷卻水箱頂部且該排水管上部設有排水孔。
上述進水管與冷卻水箱底部相接且出水孔設于進水管下部的側壁;所述排水管與冷卻水箱頂部相接且排水孔設于排水管上部的側壁。
上述出水孔與排水孔于冷卻水箱橫向相背設置。
上述出水孔為進水管的管口,所述排水孔為排水管的管口。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在冷卻水箱內延伸進水管及排水管,在不改變外部水管布置的情況下改變出水孔和排水孔的位置,布局科學合理,有效克服現有冷卻裝置存在的缺陷。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冷卻裝置冷卻水箱結構原理形式一示意圖;
圖2為現有冷卻裝置冷卻水箱結構原理形式二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冷卻水箱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冷卻水箱結構側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冷卻水箱使用狀態結構剖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冷卻水箱安裝使用狀態結構側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冷卻水箱使用狀態結構剖視圖。
以下通過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2至6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磨頭油池冷卻裝置,包括冷卻水箱2及水箱外部水循環系統(圖中沒有畫出),冷卻水箱2固定在齒輪箱1外側壁。
具體地,上述冷卻水箱2上部設有進水接頭管3且其下部設有排水接頭管4,所述進水接頭管3向下延伸一進水管31至冷卻水箱2底部且該進水管下部設有出水孔32;且所述排水接頭管4向上延伸一排水管41至冷卻水箱2頂部且該排水管上部設有排水孔42。進一步具體,上述進水管31與冷卻水箱2底部相接且出水孔32設于進水管31下部的側壁;所述排水管41與冷卻水箱2頂部相接且排水孔42設于排水管41上部的側壁。為了促進冷卻水箱2內水循環的流動性,所述出水孔32與排水孔42于冷卻水箱2橫向相背設置,這樣設計可有效提高冷卻水流的流動范圍,使熱傳遞效率更高。
以下通過具體工作原理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科達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科達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0547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