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變頻器產品調光方波識別及監控保護電路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204791.X | 申請日: | 2008-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28001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14 |
| 發明(設計)人: | 黃毫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寶電機(東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H7/20 | 分類號: | H02H7/20;H05B41/38;G09G3/36;G09G5/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3000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變頻器 產品 調光 方波 識別 監控 保護 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保護電路,具體是一種方波占空比識別保護電路和采用該電路的變頻器產品調光方波識別及監控保護電路。
背景技術
液晶屏幕在調節亮度時,通常采用一IC通過變頻的方式調節輸入電壓以改變液晶屏幕的亮度。但實際上在調節過程中,輸入電壓的調節低于一基準電壓后液晶屏幕的亮度已經不能滿足人體的視覺觀察所需,因此在調節過程中當輸入電壓低于該基準電壓時有必要對IC進行保護,并且還需要精確的識別輸入電壓的大小,才能真實有效的對屏幕的亮度調節進行保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的技術難點,提出了一種方波占空比識別保護電路,通過識別方波占空比的方式提高信號的識別精度。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方波占空比識別保護電路,包括基準電壓端REF、調節端ADJ、IC保護端FT、電阻R104、電阻R105、電阻R132、電阻R133、電阻R134、電阻R135、電阻R136、電阻R139、三極管Q103、二極管D107、電容C124、電容C125、MOS管Q110、壓控開關IC102,其中
基準電壓端REF引入穩壓電路或IC提供的參考電壓;
調節端ADJ引入方波信號PWM;
IC保護端FT與調節電壓的IC的保護端子連接;
電阻R104、三極管Q103、二極管D107、電阻R133、電阻R139依次串聯;電阻R104一端連接調節端ADJ,另一端連接三極管Q103的基極;三極管Q103的發射極接地,集電極連接二極管D107的正極;電阻R133一端連接二極管D107的負極,另一端連接電阻R139;電容C124和電阻R134構成并聯電路,其一端接入電阻R133和電阻R139之間,另一端接地;
電阻R139一端連接電阻R133,另一端連接壓控開關IC102,壓控開關IC102設有陰極、陽極和參考端三個端子,其參考端與電阻電阻R139連接,其陽極接地,其陰極通過電阻R135與MOS管Q110的柵極連接,MOS管Q110的柵極還通過電容C125和電阻R136組成的并聯電路接地;
基準電壓端REF通過電阻R105與三極管Q103的集電極連接,基準電壓端REF還通過電阻R132連接至壓控開關IC102的陰極;
上述電路中,三極管Q103為NPN型三極管,場效應管Q110為N溝道增強型場效應管,壓控開關IC102為三端可調分流基準源TL431。
上述電路的工作原理是:
調節端ADJ引入方波信號PWM經電阻R104限流及三極管Q103反相獲得幅值為基準電壓的標準方波信號,再經二極管D107整流,再經電阻R133及電阻R134限流并分壓,再經電容C124穩壓,再經R139為限流電阻輸出微調電壓值以控制壓控開關IC102關斷或導通。壓控開關IC102關斷時,其陰極為高電平,此電平略低于基準電壓;壓控開關IC102導通時,其陰極為低電平?;鶞孰妷涸礁?、壓控開關IC102門限值越低,壓控開關IC102的陰極所獲得的高電平與低電平的區別越大。在此基礎上通過調整電阻R135、電阻R136,可以令場效應管Q110在壓控開關IC102的陰極輸出高電平時導通,在壓控開關IC102的陰極輸出低電平時截止。
根據上述方波占空比識別保護電路,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了一種變頻器產品調光方波識別及監控保護電路,通過識別方波占空比的方式提高信號的識別精度,實現精準的液晶屏幕亮度控制,可以防止亮度過低調節。其具體的技術方案如下:
在上述方波占空比識別保護電路的基礎上,還設有電阻R137、電阻R138,MOS管Q110的漏極通過電阻R138接地,MOS管Q110的源極則連接IC保護端FT;
另外,基準電壓端REF還通過電阻R137與MOS管Q110的漏極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寶電機(東莞)有限公司,未經新寶電機(東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0479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