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風力發電機機艙底座翻身用設備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200904.9 | 申請日: | 2008-09-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71800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15 |
| 發明(設計)人: | 沈崇漢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東興風盈風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21/00 | 分類號: | B23P21/00;B23Q7/00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南海智維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國杰 |
| 地址: | 528222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風力發電機 機艙 底座 翻身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風力發電機組裝用輔助設備技術領域,特指一種風力發電機機艙底座翻身用設備。
背景技術:
在風力發電機組裝過程中,機艙底座翻身是一個必要工序。在該工序中,需要先將機艙底座翻身到底面進行偏航軸承及偏航制動器的組裝,完成后需要將機艙底座再次翻身到正面進行后續組裝。目前,一般情況下使用雙鉤天車進行機艙底座的翻身,操作過程中兩個吊鉤分別用吊帶與機艙底座的兩側連接,然后用一鉤升一鉤降和期間人手調整吊具的方法逐步實現機艙底座的翻身。底座翻身時,先將一根10t吊帶折成三折,用三個4.75t的U型吊環將吊帶分別固定在底座三個吊耳上,將底座吊起,底座位置和天車的橋架垂直,在底座下方擺放兩根同高度的枕木,將底座放在枕木上。用兩根6米的10t吊帶和四個9.5t的U型吊環分別固定在底座兩側的四個吊耳上(上述三個吊耳位于底座的表面,這里的四個吊耳位于底座的底面),其中一根10t吊帶掛在天車的大鉤上;另外一根10t吊帶掛在天車的小鉤上,水平吊起底座高度至1米處,小鉤不動大鉤升起至底座(底座帶吊耳的兩表面)垂直于地面位置,然后小鉤下降,吊帶至松弛狀態,拆下小鉤的吊帶。底座水平旋轉90°后,將小鉤上的吊帶重新掛好。小鉤上升至吊帶張緊時,下降大鉤至底座與地面水平位置,然后兩掛鉤交替下降至到底座放在枕木上,到此完成翻身工序。
由于機艙底座本身沉重的重量和大量的人工操作決定了操作的繁瑣,操作的繁瑣決定了安全性不高,所以能否解決操作過程中的簡易性和安全性是關鍵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操作簡易,并能夠保證操作過程中安全性和效率的風力發電機機艙底座翻身用設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風力發電機機艙底座翻身用設備,包括有主體托架、左支承板、右支承板,風力發電機機艙底座與左支承板、右支承板連接牢固,風力發電機機艙底座、左支承板、右支承板所構成的整體放置于主體托架中。
所述的左支承板、右支承板都使用螺栓與風力發電機機艙底座連接成為一整體。
所述的主體托架縱向兩側對稱設置有分別與左支承板、右支承板進行滾動配合的兩個支承點,支承點上設置有安全鎖以防零件意外的滑出。
本實用新型不需要單獨設置電機或氣缸作動力,只需通過天車作為動力帶動裝上左支承板、右支承板的風力發電機機艙底座在主體托架上實行滾動從而實現翻身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機器組裝過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局部放大視圖。
圖3是圖1的俯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1-主體托架?2-左支承板?3-右支承板?4-風力發電機機艙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有主體托架1、左支承板2、右支承板3,先用螺栓把左支承板2、右支承板3分別與風力發電機機艙底座4兩端連接牢固;再把上述連接好的整體用天車吊裝到主體托架1,關上安全鎖以防零件意外滑出;拆下上述吊具后,使用吊帶連接天車與風力發電機機艙底座4的任意一側,然后操作天車移動帶動風力發電機機艙底座4旋轉到底面從而達到翻身的目的,此時左支承板2、右支承板3與主體托架1產生滾動配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東興風盈風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東興風盈風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0090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塑料拉吹機的進管和推瓶機構
- 下一篇:可自動篩苗的鮑魚苗養殖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