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密封連接的襯塑鋼管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200098.5 | 申請日: | 2008-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81183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29 |
| 發明(設計)人: | 楊衛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聯塑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17/02 | 分類號: | F16L17/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禹小明 |
| 地址: | 528303廣東省佛***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密封 連接 塑鋼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術屬于襯塑鋼管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密封連接的襯塑鋼管。
技術背景
目前襯塑鋼管系統使用的密封膠圈大都使用的單層密封和單一原理的密封方式,單層密封就是襯塑鋼管與管接頭之間只有一個點或者一個面接觸的密封方式,單層密封方式的最大缺點是容易失效,設置多層單一原理的密封方式可靠性會有所提高,但是如果某一關鍵因素失效會造成所有密封的失效。一旦密封失效將引起鋼管的腐蝕,污染流體介質,管道系統也就無法達到使用要求。
如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0720078208.0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襯塑鋼管用管路連接件,該連接件詳細給出了密封圈的設置,也就是設置在連接件的內部,采用單面密封。由于單面密封,容易因使用時間長,密封圈的橡膠失去彈性,或受流體腐蝕而影響密封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通過多面密封確保連接后密封性能的襯塑鋼管。
為了實現發明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密封連接的襯塑鋼管,兩根襯塑鋼管通過管件連接在一起,襯塑鋼管與管件之間設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至少包括一體成型的兩部分,分別位于襯塑鋼管的端面和內表面,或分別位于襯塑鋼管的端面和外表面。
由于管道連接時,襯塑鋼管的一端會與管件接合,所以襯塑鋼管的連接段的外表面、內表面以及端面均可設置密封圈,現有的密封圈就是設置在端面與連接件的接觸部位,也就是單面密封,本實用新型在端面以及外表面或內表面均設有密封面,改變單面密封為多面密封,保證了密封性能。當然,還可以是在端面以及內、外表面均設有密封面。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襯塑鋼管與管件之間設置有放置密封圈的環形凹槽。該環形凹槽定位密封圈,以及使用時與通過擠壓使密封圈產生一定的形變,符合密封要求。
進一步的,所述管件包括相互配套的密封鋼件和密封襯里,所述襯塑鋼管的端部為連接段,密封鋼件的內表面和連接段的外表面設有相互吻合的螺紋結構,密封襯里設有與連接段內表面疊合的平滑段,平滑段末尾為內凹的密封槽,所述密封圈設置在密封槽里以及平滑段與連接段內表面的疊合處。
所述密封圈的體積大于密封槽的體積,由于密封圈體積比密封槽大,確保通過擠壓將密封圈壓縮進密封槽里,使得密封效果比較明顯。
本實用新型密封圈可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中間的突起部B,突起部B的突起面沿襯塑鋼管徑向往外,突起部B的一側連接薄圓環片C,突起部B的另一側連接長條狀A,長條狀A的外表面呈鋸齒狀。
所述突起部B的最遠點直徑略大于密封槽的內徑。使得管材連接時,長條狀A先被擠壓進密封槽里,確保密封圈受擠壓變形的均勻。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襯塑鋼管連接段與管件之間設置有多個不同密封面的結構,確保了密封效果,克服了現有技術時因密封圈單面或單層結構的不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密封圈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安裝示意圖;
圖3為尺寸裝配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密封圈結構示意圖如附圖1所示,其中A區是扁長造型,扁長造型可以盡量增加橡膠圈的長度,更方便調節橡膠圈的體積,A區外表面設有鋸齒狀,B區是突起結構,最遠點直徑略大于裝配時密封槽的內徑,C區是內彎的端面造型,橡膠圈壓入工作位置時C區形狀發生改變,包覆在管接頭上。
本實用新型的安裝如附圖2所示,其中1為襯塑鋼管,2為密封圈,3為密封管件鋼件,4為密封管件襯里,將密封圈2放入工作位置,此時密封圈2沒有發生形變,處于自然狀態,用力扭動襯塑鋼管1,使之沿螺紋旋入,將密封圈2壓入密封槽,此時密封圈2的C區發生彈性形變(即產生偏轉),在內壁上產生包緊力,襯塑鋼管1完全擰緊,密封圈2被壓縮變形,C區被襯塑鋼管1與密封槽內壁夾緊擠壓,達到第一層密封效果,密封圈2的體積經過精確的計算,略大于密封槽的容積,當襯塑鋼管1擰緊的時候,密封圈2的B區和A區可完全充滿密封槽,并有被壓縮的效果,從而達到第二道的密封,起到最終的密封效果,如附圖4所示。
附圖3為尺寸裝配示意圖,其滿足下列關系:
(1)d1>D2>D1,保證襯塑鋼管1與管接頭(3、4構成)之間有一定的間隙,便于密封圈2的擠壓變形;
(2)0<d-D2<t,保證密封圈2有一定的壓縮量,確保密封性能;
(3)D3<d2,既保證密封圈2的密封,也便于密封圈2的被旋入擠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聯塑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未經廣東聯塑科技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0009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